1943年,44岁张大千,看上女儿14岁的闺蜜徐雯波,徐雯波想拜张大千为师,怎料

蜀山史道道 2025-04-09 09:26:16

1943年,44岁张大千,看上女儿14岁的闺蜜徐雯波,徐雯波想拜张大千为师,怎料张大千的目的却是娶她为妻。

1943年44岁的张大千正值壮年,已经是声名显赫的画坛大师,而14岁的徐雯波,还只是一个懵懂少女,是张大千女儿张心瑞的闺蜜。

徐雯波非常喜欢绘画,所以她来到张大千家中,而张大千一眼就被这个清丽脱俗的少女吸引住了。

从那以后,徐雯波经常来张大千家中学画,她渴望拜张大千为师,但张大千却婉言谢绝了。

原来,这位大师的心中已经萌生了一个更大胆的想法——他想要娶徐雯波为妻。

然而,这个想法遭到了巨大的阻力,毕竟张大千当时已有三个妻子,尤其是他的女儿张心瑞,都强烈反对这桩婚事。

他们认为,张大千和徐雯波年龄相差太大,这样的婚姻不会幸福,但是,爱情的力量是强大的,张大千和徐雯波的感情越来越深,他们互相欣赏,互相理解,心灵相通。

1947年,两人终于结婚了,别看两人之间相差30岁,但他们的婚姻却持续了36年,直到张大千去世。

不得不说张大千的魅力确实是有的,作为一位杰出的艺术家,他不仅以其卓越的绘画技艺闻名于世,更以其高超的情商和社交能力赢得了众多人。

以张大千的《理妆图》为例,这幅作品据说是以他的朝鲜女友池春红为原型创作的,画中女子姿态优雅,神情专注,整幅画作散发着浓郁的东方美学韵味。

如果有人收到这样一幅以自己为主角的精美画作,恐怕很难不被打动,这正体现了张大千用艺术表达情感的独特方式。

然而,仅有才华并不足以解释张大千的"万人迷"魅力,他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他卓越的情商和社交能力,张大千不仅能在繁忙的创作中保持高产,还能同时维系众多的社交关系,这种能力着实令人惊叹。

张大千经常亲自下厨为客人烹饪,他的家中常常高朋满座,无论是与名流雅士还是普通朋友,他都能保持亲切和谐的关系。

这种广泛的人脉不仅丰富了他的生活,也在他人生的危难时刻发挥了重要作用,多次帮助他化险为夷。

另外张大千处理感情关系的方式也展现了他高超的情商,以他与红颜知己李秋君的关系为例,当李秋君以试探的口吻向他表白时,张大千的回应堪称情商教科书。

他既表达了对李秋君的珍视,称她为一生唯一的红颜知己,又巧妙地避免了可能带来的尴尬和伤害,他表示,若纳李秋君为妾会使这位才女蒙受耻辱,自己也会遭天谴,这种回应既给足了对方颜面,又展现了自己的深情和尊重。

之后张大千与李秋君以兄妹相称,保持着纯洁而深厚的友谊,无论身在何处,张大千都会为李秋君收集当地的泥土,装在信封里寄给她,以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这种行为既浪漫又富有创意,充分体现了张大千在处理感情关系时的智慧和体贴。

或许也真是因为这样,徐雯波才能被比自己大那么多的张大千所吸引吧,他们两人的这段婚姻不仅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更成就了一段传奇的艺术之旅。

徐雯波成为了张大千最得力的助手和最坚强的精神支柱,她陪伴张大千周游世界,从台湾到香港,从印度到巴西,再到美国,最后定居台湾。

在这漫长的旅途中,徐雯波不仅照顾张大千的生活起居,更是全心全意地支持他的艺术创作。

1949年,中国局势动荡,许多人选择离开大陆,张大千一家也不例外,但他们面临着一个艰难的抉择。

在千辛万苦之下,张大千仅获得了三张宝贵的机票,这个数量远远不够携带所有家人离开,必须做出取舍。

在这个关键时刻,张大千的妻子徐雯波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撼的决定,她选择放弃带上自己的亲生骨肉,而将机会让给了张大千与其第二位夫人黄凝素的女儿张心沛,这个决定,展现了徐雯波非凡的胸襟和无私的爱。

从表面上看,这个选择似乎有悖常理,作为一个母亲,放弃自己的孩子是何等艰难的决定,然而,徐雯波的行为反映了她对整个家庭的深思熟虑和大局观。

在他们的晚年,张大千在台湾的"摩耶精舍"安居下来,这里成为了他艺术创作的重要基地,徐雯波在此期间不仅照顾张大千的生活,还协助他管理画室,接待来访者。

她的付出为张大千的艺术创作提供了重要支持,使得"摩耶精舍"成为了张大千艺术生涯的重要篇章。

0 阅读:49
蜀山史道道

蜀山史道道

用专业的眼光,品读历史瞬间,解密历史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