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炽的太子妃怀胎十月,却不生产,反倒腹痛难忍。太医们只说是胎气,给太子妃开了些保胎的药,没想到太子妃却更难受了。朱棣听说以后,派名医盛启东前往医治,盛大夫一把脉,当场冷汗直流,他发现太子妃一直都没怀孕! 从宫中出来以后,盛启东连夜收拾行李,打算跑路了。盛启东的妻子不解,问道:“这深更半夜的,你要上哪儿去?”盛启东喊道:“这病没法治,再不跑就只能等死!” 盛启东一向不爱给宫中的人瞧病,因为宫中不仅规矩太多,还不让大夫过问贵人们的生活习惯,看个病跟猜谜语似的,他嫌烦。 然而这天,朱棣传了命令,点名让盛启东去太子宫中,为太子妃医治。去之前,盛启东对太子妃的病症也有所耳闻,怀胎十月却不分娩,而且肚子胀痛得厉害。 以上结果是御医们说的,他们执意说太子妃是怀了身孕。盛启东到了太子宫中,仔细看了太子妃的脸色,又细细地把了脉,发现太子妃并不是有孕,而是长时间月经不通、经血淤积导致的。 看他把完脉,朱高炽便亲自拿过了纸笔,客气地看他写方子。等到这方子写完之后,朱高炽的脸色也黑到底了。 他好歹也不是对医术一窍不通的人,如今太子妃明明有孕,这医生却开些行气活血的药方,想让太子妃堕胎,这不是庸医是什么? 他直接揪着盛启东骂道:“你这庸医,真是半点仁慈道德也无!”随后便让人把盛启东“请”出去了,盛启东见状,心想朱高炽肯定不会用自己的开的药,恐怕再过三天这病就很难治了。 于是他背着药箱一路小跑,回到家中就让妻子收拾行李,准备连夜跑路。妻子却说:“你能跑到哪里?这天下是朱家的。” 盛启东拍了拍自己的脸,这才冷静了点。他颓废地往凳子上一坐,叹息道:“你说得对,咱不跑了,我身为医者,也不能看着太子妃丢了命。” 果不其然,三天后朱高炽又找上门来了。原来这三天,他照着太医院开的方子给太子妃保胎,不料太子妃的肚子更胀了,人也疼得昏了好几次。 朱高炽无法,只能放下身段来求盛启东。这次,朱高炽没再阻拦盛启东用药,他握着拳看着太子妃服下了盛启东的药,之后身下便不断地往外流血,跟流产没什么区别。 看着太子妃昏迷不醒,朱高炽便说:“如今太子妃的身体要紧,还得委屈盛大夫在宫中小住几天。” 盛启东一躬身说道:“那是自然。” 好在第二天,太子妃就醒了过来,虽然失血导致她脸色苍白,但人的精神状态却很好,也再不提腹痛难受了。见盛启东过来后,太子妃感激道:“大夫的医术实在高明,早知便早点请您来看了。” 盛启东谦虚道:“娘娘过奖了。”他接着在宫中留了几日,等到太子妃能下床活动才离开。 此时,盛启东的家人们已经吓得几夜没有睡好了,因为盛启东一连几日都没有出来,大家都说他是被朱高炽给杀了。再想起前些日子盛启东半夜想逃跑,想是他真的遇到治不好的病,因此丢了性命。 一家人不想被关到牢狱里受折磨,打算提前自杀。幸好朱棣的旨意传了下来,给盛家送来了嘉奖,这才没有酿成惨案。 只是到最后,朱高炽仍然认为太子妃的肚子里是有孩子的,只不过是为了保住爱妃的命,所以才默许盛启东打掉了那个孩子。 在太子妃昏迷的时候,朱高炽已经写好了奏折,打算将盛家的人都处死。好在太子妃及时醒了,这才没有将奏折递给朱棣。 即便如此,朱高炽还是不愿意看到盛启东。盛启东也知道自己得罪了朱高炽,所以在朝里谨小慎微,力求跟个透明人一样。 直到朱瞻基继位,盛启东才被重用。因为朱瞻基听母亲说过,当年正是盛大夫救了她的性命,因此他对盛启东是心存感激的。
折腾了一年以死抗争坚决要从养老院回家大姨父,被儿女送进了护理院,非常讽刺的是,居
【2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