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为了对付苏军的钢铁洪流,我军大量生产了红箭73反坦克导弹。然而,由于生产过多,这种导弹一直沿用至今。红箭73反坦克导弹经过多次改进,弹头、火箭发动机和观瞄设备性能大幅提升。虽然无法穿透主战坦克的前装甲,但对于轻装甲目标和掩体来说,它仍然具备不错的效果。 红箭73反坦克导弹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七十年代。 1971年,中国首次通过友好国家获取了两枚苏联的9K11型反坦克导弹。 9K11是苏联在1960年代初期开发的第一代便携式反坦克导弹,北约代号为AT-3“萨格尔”。 该导弹具有非常先进的设计,重量轻,操作简单,而且具备极强的穿甲能力。 其控制系统通过信号线与导弹连接,操作人员需要在发射过程中手动操控。 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叙利亚使用9K11型反坦克导弹摧毁了大量敌方坦克。 中国决定自行仿制这种先进武器。 1973年,红箭73反坦克导弹的研发项目正式启动。 中国研发人员通过逆向工程拆解苏联提供的9K11型导弹,利用国内有限的资源,进行了一系列的技术攻关。 这一过程中,技术上的困难层出不穷,电子元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无法满足要求,特别是在高低温条件下,导弹的性能不稳定,甚至出现了导弹发射后掉落的现象。 经过六年的不懈努力,红箭73型导弹终于在1979年成功研制完成。 红箭73的设计基本沿用了9K11的结构,包括目视跟踪、导线传输指令和手动控制方式。 该导弹重11.3千克,射程可达3000米。 其战斗部采用聚能装药技术,能有效击穿多种坦克装甲。 红箭73还可以安装在各类装甲车辆的炮塔上。 红箭73的首次亮相是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 在战斗中,红箭73成功摧毁了大量越南的T34主战坦克。 尤其是在一场战斗中,四枚导弹连续命中,摧毁了越军指挥部和多个军事目标。 尽管敌军也装备了大量的苏制萨格尔反坦克导弹,但由于其射手在作战中的心理压力和操作失误,很多导弹未能命中目标,反而被我军的炮火摧毁。 此后,红箭73型导弹不断得到改进和优化。 原始版本的红箭-73命中率为70%,在使用中发现需要进一步提升其准确性和操作简便性。 因此,红箭-73A型导弹应运而生。 红箭-73A型改进了制导系统,增加了电视测角仪和数字式地面控制箱,采用半自动制导方式,使得射手只需将瞄准线对准目标,导弹便能自动追踪并飞向目标。 普通射手的命中率可达90%。 红箭73B型加入了红外半主动跟踪制导系统,取代了原先的手控线制导方式。 红箭73B的静破甲能力提高至850毫米,可以有效击穿包括T-72等主战坦克的装甲。 随着红箭-73B的服役,其主要对付敌方主战坦克转变为针对装甲车、碉堡和野战工事等目标。 紧接着,红箭73C型导弹出现,C型导弹配备了随动发射架,确保在发射过程中发射方向与瞄准方向始终一致。 此外,红箭73C还增加了一个伸出的探针,增强了其对爆炸反应装甲的穿透能力。 近年来,红箭73D型导弹的问世。 从公开的图像中可以看出,红箭73D型在外形和瞄准系统上都有所改进,使其更加小型化,便于射手隐蔽。 红箭73型反坦克导弹自经历了多次改进,然而由于其弹体和飞行速度的限制,始终无法有效突破第三代主战坦克的强大装甲。 与后续的红箭8、红箭9、红箭10和红箭12等型号相比,红箭73的穿甲能力显得相对不足。 红箭73型导弹的主要优势在于其对轻型装甲车辆的打击能力。 与价格高昂、需要专用发射车的重型导弹如红箭10和红箭12相比,红箭73的高性价比使其在对抗装甲较薄的目标时表现出色。 轻型装甲车普遍缺乏强大的防御系统,红箭73能够精准打击并摧毁这些目标。 相比之下,重型导弹如红箭10和红箭12的“过度武器”特性,在对付这些目标时显得不够灵活。 在现代战场上,轻型装甲车的机动性远超主战坦克,能够利用复杂地形规避攻击,但红箭73型导弹的实时跟踪能力使其几乎无法逃脱。 与美国的陶式反坦克导弹相比,红箭73虽然较为老旧,但在性价比和适应性方面占有优势。 陶式导弹作高昂的价格和相对较慢的适应能力使其在某些战场环境中显得过于笨重。 参考文献:[1]王广周,谢先罡,郭占通,赵建立.关于红箭-73数字式通用训练器故障诊断仪设计[J].电脑开发与应用,1998,11(2):29-33
当年为了对付苏军的钢铁洪流,我军大量生产了红箭73反坦克导弹。然而,由于生产过多
梦想者的奇妙
2025-04-09 15:14:34
0
阅读:1038
David fish
大量的存货又便宜,拿来打火力点、打装甲车都很好
好宝贝儿
73从侧后面也能击穿主战坦克。不要把坦克看得太高大上。
土 wei
可以低价卖给反霸权国家!
sea
送给哈马斯,真主党,和胡赛武装一些吧,这些兄弟太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