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采访过程中,中国经济学家朱明流泪硬咽说道:“中国的制造业占全球的30%,等于

只言片语里 2025-04-09 19:09:49

央视采访过程中,中国经济学家朱明流泪硬咽说道:“中国的制造业占全球的30%,等于美日韩德四国的总和,前20年拼价格,后20年拼科技,比亚迪电动车在欧州卖价比国内价2倍,照样吊打本土品牌。” 一个经济学家为啥在央视镜头前哭了?答案藏在朱明颤抖的声音里:中国的制造业有多牛?占全球30%,顶得上美国、日本、韩国、德国加一块儿!从前20年靠低价拼市场,到后20年用科技硬碰硬,连比亚迪的电动车在欧洲卖得比国内贵两倍,还能把当地品牌按在地上摩擦。这背后到底发生了啥?中国是怎么翻身的? 朱明不是随便哪个经济学家,他是研究全球贸易和经济政策的老手,见证了中国从穷到强的全过程。他在学术圈和政策圈都有名,经常为中国的经济改革出谋划策。这次央视采访,他聊到中国制造业的成就时,突然情绪失控,眼泪哗哗地掉。这不是矫情,而是几十年的感慨和压力迸发出来。采访正好赶上中国想在高科技领域当老大的时候,朱明的话点出了中国经济从量变到质变的转折点。 现在中国制造业占全球30%,啥概念?美国、日本、韩国、德国这四个工业大佬加起来才跟中国差不多。中国啥都造,从衣服鞋子到手机电脑,再到高铁汽车,种类多到你想不到。这靠的是啥?几十年的基建狂飙,高铁、港口、物流网拉满,外加政策给力,吸引了一堆外国公司来投资。这些外企带来了钱和技术,帮中国把制造水平往上推了好几档。现在全球供应链里没中国,玩不转。 以前中国制造啥路子?便宜!劳动力成本低,规模大,能把价格压到地板上。但后来发现,光靠便宜走不远,别人一挤你就没戏了。于是这20年,中国开始憋大招。国家搞了个“中国制造2025”计划,盯着机器人、航天、新能源车这些高科技领域猛砸钱,补贴、减税啥都上。教育也没落下,大学和技校拼命培养工程师和技术工人。现在中国企业不光会造,还会造好东西,靠技术吃饭,比亚迪就是个活例子。 比亚迪这名字你肯定不陌生,它造的电动车在欧洲火得一塌糊涂。咋回事?车价比国内贵两倍,照样卖得飞起,把欧洲本地品牌打得找不着北。秘诀在哪儿?电池技术牛,生产效率高。刚进欧洲时,人家不信中国货能行,比亚迪硬是靠跟当地经销商合作、搞好售后,把口碑打出来了。加上电动车环保,欧洲人爱这口,它就站稳了脚。这说明啥?中国品牌现在有底气用技术说话,不靠低价也能赢。 中国制造业牛了,对全球影响大了去了。好的一面,东西便宜了,大家买得起,疫情那会儿口罩、设备全靠中国顶着。可问题也来了,有些国家觉得贸易不平衡,工作岗位被抢了,太依赖中国也不安全。供应链这东西,平时省钱,关键时候一断你就傻眼。还有“一带一路”,中国出去修路建桥,发展是快了,但也有人担心欠债太多、环境搞坏。这事儿两面看,机会和风险都摆那儿。 中国这路走得快,但绊脚石也不少。外面老说中国偷技术、贸易不公平,这事儿吵了好多年。国内呢,环境污染以前挺严重,现在虽然搞新能源、绿制造,但还得加把劲儿。国家内部也有压力,经济得涨,贫富差距还得管,地方发展还不平衡。国际上,中国影响力大了,有人喊透明点、合作点。这些问题不小,但中国也在改,新能源投资、国际合作都在推,看得出想把路走稳。

硬生生,在霉国西方围堵下,杀出一条现代化建设的血路,无愧当年为了这个国度抛头颅洒热血的先烈

2 阅读:63203

评论列表

乘风破浪

乘风破浪

225
2025-04-10 15:30

制造业那么牛气,为啥制造业工人生活那么苦逼。

用户12xxx13 回复 04-13 17:13
不要站着说话不腰疼

金鱼吐泡 回复 用户12xxx13 04-13 17:27
你腰疼啊?

梨木

梨木

156
2025-04-10 04:08

企业多把心思放在国民消费上,别整天说在国外多牛多牛,把国内十几亿消费者当玉帝,好过把外国佬当上帝,外国佬快穷了

摄绘大叔 回复 04-11 21:30
企业不是你爹妈,没有养你的义务。谁办企业都是为了赚钱,不是为了养员工。你自己做买卖也先想怎么赚更多的钱,而不是怎么给员工开更高的工资。

͜✿҉ ͜ღ҉ ℘ ೄ ζั͡ 回复 摄绘大叔 04-12 18:04
呵呵,那你黑美国?你连美国都不如

用户16xxx01

用户16xxx01

112
2025-04-10 17:18

他哭的是普通老百姓没有在发展中相应受益

用户15xxx39 回复 04-10 22:41
送你去加沙或者叙利亚,你一准能收益

风的铃铛 回复 用户15xxx39 04-11 02:20
阿Q

用户10xxx59

用户10xxx59

73
2025-04-10 19:00

为什么工人还是那么点工资

人生何处不相逢 回复 04-11 16:54
我只感叹周围咋那么多有钱人,在一个中部地级市,路上动辄都是二三十万+的车子,而我只能消费十几万的

用户17xxx44 回复 人生何处不相逢 04-12 12:44
十几万不错了

D L M

D L M

71
2025-04-10 21:13

电动车在国外定价比国内高,是多种因素造成,首先配置不一样,不能简单对比价格,出口海外还有物流运输,关税,经销商利润,新建销售网络前期投入,广告营销,售后服务建设等等各种成本,叠加在较少的销售量预期上,肯定造成售价高

无名 回复 04-11 09:35
那进口到中国的也一样吧,所以无关乎质量??

firefox110 回复 04-11 12:38
攻其一点,不及其余!老手法了!

用户15xxx12

用户15xxx12

48
2025-04-10 12:34

还好我们有定力,没有被欧美忽悠瘸。只搞金融,不搞实体和基础研究。

驱逐舰

驱逐舰

44
2025-04-10 19:24

比亚迪豪华电动大巴,国内200万一辆。出口到日本400万一辆。而且日本还感到非常合适。便宜。这就是中国科技的力量。

炳炳猪爸 回复 戓许 04-11 12:32
你们这么牛逼轰轰的叫,怎么会不知道?

戓许 回复 04-11 08:54
你自己不会去问

莫问

莫问

39
2025-04-10 08:22

来之不易。

漫步大豆

漫步大豆

36
2025-04-10 20:34

有拼夕夕在,质量堪忧

用户84xxx54

用户84xxx54

33
2025-04-10 21:24

如果把国内消费搞上去,比什么都牛,出口不出囗都无所谓

摄绘大叔 回复 04-11 21:32
不出口你只能回家种地了,中国做出口大国就是为了给你这种人提供个工作岗位,别一辈子摸锄头。

复利量子

复利量子

25
2025-04-10 17:48

叫朱民好吧,名字都错了

用户11xxx19

用户11xxx19

23
2025-04-11 10:10

加油👏民富国强!

用户15xxx94

用户15xxx94

22
2025-04-10 22:40

今天的成就是中国人民百折不挠奋斗出来的

古月

古月

21
2025-04-10 22:52

居然了流泪了,难道是洋葱?

用户10xxx53

用户10xxx53

21
2025-04-11 04:13

美国三亿人吊打我们十几亿人消费。搞活十几亿人消费就不要看别人脸色,别人求着买我们东西

用户15xxx39

用户15xxx39

20
2025-04-10 22:43

一路走来不容易啊[点赞][点赞]

用户11xxx66

用户11xxx66

18
2025-04-11 10:47

有同感,真想哭,国家一路走来,从衣衫褴褛到文明富强,经历了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我亲历这一切。由衷感谢祖国感谢党感谢伟大时代。

嘟嘟

嘟嘟

11
2025-04-11 12:48

不容易啊!要发展,太不易了!

小史

小史

10
2025-04-11 21:09

日本照相机质量最好的,最符合消费者需求的卖给自己人;品控差点儿的,阉割版的卖给欧美。我觉得可以借鉴

chengyunhe491

chengyunhe491

9
2025-04-11 10:54

一二句话的事,都给你整成什么样了?还是先学会中文最基础再提笔好好写吧!不要学ai,因为你是人!

大汉子民

大汉子民

6
2025-04-11 05:14

专家也不应该这么煽情啊![哈哈笑]

陈培仪

陈培仪

6
2025-04-13 14:50

他这样的有能力有骨气的专家点赞

浏览

浏览

5
2025-04-12 06:39

折腾那么长原来是广告

吃咸梅干变超人

吃咸梅干变超人

5
2025-04-11 21:09

差不多吧,进口车不是一直都是翻倍的卖吗?

用户10xxx97

用户10xxx97

5
2025-04-13 20:01

不是比数量,要比质量、比利润。制造总量,除掉外企制造量,还有多少属了自己的?出口产品中,低价竞争甚至都是东大企业,为了竞争,亏本也卖。

云淡风轻Myf

云淡风轻Myf

4
2025-04-12 11:33

现在中国制造业的真实数据没个准星吗?他说占比30%,有说35%的,有说40%的甚至看到过44%的,有说四国总和,有说七国之和的,能不能权威一点,准确一点,别再各说各话。

风輕雲淡 回复 04-13 10:46
如果都这么牛掰了,怎么赚不到大钱?定价权还是别人说了算?

阿白

阿白

3
2025-04-12 18:43

放屁现在还是拼价格

用户40xxx46

用户40xxx46

3
2025-04-10 22:25

出口是必须的,只有足够的市场才能养的下这么大的工业产能和产业工人,消费的升级不是一蹴而就的,改革开放这才多少年,国家解决吃饭问题才多久,全面消灭贫困才多久。贸易战不能不打,而且必须是寸步不让。好不容易爬到供应链的中上游,超额利润就在眼前,凭什么要让出去,中国人是善于吃苦赖劳,但这不是说中国人必须吃苦赖劳,必须以不惜最后一战的态度坚持下去。没道理工业国干不过农业资源国。

平常心

平常心

3
2025-04-11 19:42

四国加一起才5亿人囗,

用户36xxx26

用户36xxx26

2
2025-04-10 20:11

中国往年消费的能源、资源试问哪个国家消化得了?

旺叔

旺叔

2
2025-04-11 08:00

国内销只能保本,对外销才能使你的收入多起来,所以大家都应支持外销日子才过得舒服。

我想我是海

我想我是海

2
2025-04-11 07:16

关键是你价格低了人家不买,说你产品不行

南江沙洲客

南江沙洲客

2
2025-04-12 17:06

叙述一件简单的事,却偏偏啰哩八嗦半天,差评!

前辈

前辈

2
2025-04-11 09:58

质量基本上都是内差外好

firefox110

firefox110

2
2025-04-11 12:37

不是占70%吗?

用户10xxx10

用户10xxx10

1
2025-04-12 11:52

小心砖家是叛徒。。。

用户10xxx62

用户10xxx62

1
2025-04-13 13:51

美国人随便拉几个中国人搞搞研发就能制霸全球,后来中国醒了,美国人怎么活?

只言片语里

只言片语里

把玫瑰藏于盛夏 把海棠藏于深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