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毛主席一定要出兵抗美援朝,看看斯大林的所作所为就知道了!”斯大林鼓捣金将军南下,然后坐视不理。那边美国和联合国军已经在仁川登陆,当金正日战斗不支,希望苏军给予帮助的时候,斯大林的表现让人吃惊。 ——他要求金日成带着朝鲜的政府和残留的军队撤退到东北去,在东北办公。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标志着太平洋战争的结束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彻底终结。战争刚刚结束,美国的杜鲁门总统便向苏联领导人斯大林提出了关于朝鲜问题的协议。在这封简短的信中,杜鲁门建议以三八线为界,分别由美苏两国接受朝鲜的投降。 苏联对此表示同意,随后从汉城撤回至三八线以北。这一协议表明,朝鲜半岛的未来将由两大超级大国共同管理。 然而,在随后的几年里,朝鲜半岛的局势逐渐紧张起来。1948年,南北朝鲜相继成立了各自的政府,李承晚领导的南方政府和金日成主政的北方政权在分裂后并未达到和平共处。两国的对立逐渐加剧,敌对情绪在三八线的周围不断积累。 北方政权与南方政权相互指责,局势已经远远超出了简单的政治争斗。此时,金日成有意通过武力统一朝鲜,而李承晚也开始向美国表达类似的意图。 金日成最初曾向苏联表达过自己的军事意图,但斯大林对此持谨慎态度,认为在当时的国际形势下,朝鲜半岛发生战斗并不合适。直到1949年,随着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大陆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斯大林开始重新评估局势。 苏联认为,控制整个朝鲜半岛对于远东地区的安全至关重要,尤其是考虑到苏联在东北亚的战略利益。于是,斯大林的立场发生了根本转变,开始支持金日成通过武力统一朝鲜。 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金日成的朝鲜人民军迅速向南方进攻。美军在韩半岛的驻军数量不足,装备较为落后,而苏联则为北朝鲜提供了先进的军事装备,并派遣了大量军事顾问。 到9月初,北朝鲜人民军已将南朝鲜军队逼入釜山防线。此时,金日成和苏联都认为胜利已成定局,认为统一朝鲜已经在望。 然而,毛泽东对局势的警觉性使得中国政府采取了不同的立场。毛泽东及时提醒金日成,防止美军从海上进行登陆,但北朝鲜的军队并未听从这一警告,继续推进战斗。 杜鲁门政府显然未预料到局势会迅速恶化,因此在1950年初曾声明,朝鲜半岛和台湾并不属于美国的远东防御圈。但随着局势的急剧变化,尤其是美军开始在台湾海峡出动军舰,朝鲜的战略地位迅速上升。 联合国迅速采取行动,趁苏联代表缺席时,通过了针对北朝鲜的军事干预决议。1950年9月16日,联合国军在仁川成功登陆,开始扭转战局。北朝鲜人民军在联合国军的强大压力下开始溃败。 斯大林意识到,仅凭朝鲜人民军的力量无法挽回败局,因此开始考虑请求中国出兵援助。这一转变标志着苏联的态度发生了显著变化。斯大林为金日成提供了两种选择:一是请求中国派兵支援;二是如果中国不能出兵,朝鲜可以在中国东北建立流亡政府。 此时,毛泽东对朝鲜的战争行动并不知情,金日成的突然进攻让他措手不及。尽管早前两国就统一问题进行了商议,毛泽东曾提出应待中国完成台湾问题的解放后,再全力支持朝鲜。然而,金日成却选择了冒险。 与此同时,美国在台湾海峡的军事存在增加了中国解决台湾问题的难度,也进一步影响了毛泽东的决策。 斯大林在此背景下明确表示希望中国出兵,以解除朝鲜的危机,特别是东北的安全问题,直接威胁到中国的工业基地和国防。毛泽东深知这点,因此最终决定响应苏联的请求,派兵援朝。 尽管苏联承诺提供空军支持,以确保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空中安全,并帮助打破联合国军的空中优势,但斯大林的态度并不完全坚定。 面对美国强大的军事力量,尤其是二战后美国经济的迅速恢复,苏联的军事实力和持续作战能力显得相对不足。斯大林并未兑现最初的承诺,未能向中国提供必要的空中支援。 1950年10月,中国决定派遣志愿军赴朝作战,正式与联合国军展开激烈对抗。虽然斯大林对中国军队能否战胜联合国军心存疑虑,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战争中的表现震惊了世界。 特别是在三次战役中,志愿军先后取得了重大胜利:10月,第一次战役击退联合国军,歼灭敌军15000余人;11月,第二次战役摧毁了美军大量兵力,战线推进至三八线;12月,第三次战役成功突破三八线,攻占汉城。 这些惊人的战果让斯大林重新审视了中国军队的实力和战斗意志。他开始放下对中国军队的怀疑,认为中国完全有能力将联合国军驱逐出朝鲜。此时,苏联对中国的援助也开始加码,先进的武器和装备逐渐送到中国,帮助中国进一步巩固战斗力。
彭总本来确是想杀人立威的,毕竟四野横扫南中国以后,多少有点骄兵悍将的的意思,如果
【16评论】【4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