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95年,刘邦驾崩。入夜,吕后叫来丞相审食其,握着他的手柔情说道:“今晚留下来吧!”审食其听后一抖,随即跪在地上叩求:“太后,万万不可啊,您饶了我吧,要是被您儿子知道就完了!” 在汉高祖刘邦还未成就帝业之时,他的老家沛县住着一位名叫审食其的人。审食其虽然家境一般,但在当地颇有威望,是沛县有名的地方士族。 在汉高祖起事之前,他与审食其已有多年交情,两人都是沛县人,常有来往。刘邦对这位老乡十分信任,在决定响应陈涉起事时,便将自己的妻儿老小托付给了审食其照看。 那时的吕雉还只是一个平凡的农家女子,但她已经展现出了超乎寻常的智慧。在审食其照看刘邦家眷期间,吕雉便对这位忠诚可靠的同乡产生了信任。 到了公元前205年,时局突然发生了重大转变。项羽在彭城发起突袭,刘邦军队措手不及,一时间损失惨重。 在这场战役中,刘邦的父亲刘太公和妻子吕雉都被项羽军队俘虏,审食其作为家眷的守护者也未能幸免。当时的形势极其危急,刘邦不得不仓皇撤退。 在逃亡途中,刘邦遇到了自己的一对儿女也在逃难。面对项羽军队的追击,刘邦为了保全自己,竟然将自己的儿女从马车上推了下去。 所幸跟随在后的将领夏侯婴发现了这一幕,立即将两个孩子救起抱上马车。这一幕恰好被被俘的吕雉知晓,让她对刘邦的为人有了新的认识。 在随后的数年时间里,吕雉和刘太公被关押在楚营,只有审食其一直陪伴在侧。这段特殊的经历,让审食其与吕雉之间建立起了深厚的信任关系。 在被囚禁期间,审食其始终尽心竭力地照顾着吕雉和刘太公,确保他们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这种忠诚和坚守,在当时混乱的局势下显得尤为难得。 直到公元前203年,随着刘邦与项羽达成以鸿沟为界的和约,吕雉和刘太公才重获自由。此时的审食其,已经成为了吕雉最信任和依赖的心腹。 在刘邦统一天下后,对功臣进行了大规模的封赏。审食其因其在战乱年代保护刘邦家眷的功劳,被封为辟阳侯。 这个封号不仅代表着他获得了显赫的爵位,更意味着他正式进入了汉朝的权力核心。随着地位的提升,审食其在朝廷中的影响力也不断扩大。 在这个时期,审食其凭借着与吕雉的特殊关系,逐渐成为了朝廷中举足轻重的人物。他不仅掌握着重要的政务,还在吕雉与其他大臣之间扮演着关键的调停角色。 公元前199年,一场政治风波考验着审食其的处事能力。当时赵王张敖的门客贯高刺杀刘邦未遂,牵连到了刘邦宠妃赵姬。 赵姬是张敖献给刘邦的美人,此时已经怀有身孕。赵姬的弟弟赵兼找到审食其,请求他向吕后求情。 面对这个棘手的问题,审食其采取了折中的办法。他说服吕后允许赵姬生下孩子,这个孩子就是后来的淮南王刘长。 在刘邦驾崩时,审食其再次展现了其政治智慧。当时吕后想要秘不发丧,打算趁机除掉一些功臣武将。 郦商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即找到审食其,向他分析这样做的严重后果。他指出陈平、灌婴等将领手握重兵,一旦得知消息必定会反叛。 审食其将这些分析如实转告给吕后,成功劝阻了这场可能导致天下大乱的政治行动。这一决策让他在朝中赢得了更多支持。 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审食其还积极与其他重臣建立联系。在陆贾的建议下,他特意结交了平原君朱建。 当朱建的母亲去世时,审食其表现出了极大的热心,帮助处理丧事。这种政治交往为他日后的困境埋下了一线生机。 随着时间推移,审食其的权力越来越大,官至左丞相。但权力的顶峰往往也意味着危险的开始。 在这个过程中,审食其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既要维护与吕后的特殊关系,又要平衡各方势力。这种微妙的平衡术,决定着他能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存活多久。 审食其与吕后的特殊关系终究还是被人发现了。有人将这个消息告发给了汉惠帝刘盈,这让他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面对这样的指控,吕后也无法公开为审食其辩护。在汉惠帝的震怒之下,审食其被关入大牢,面临着随时可能被处死的命运。 就在这个危急时刻,审食其早年结交的平原君朱建出手相救。朱建暗中找到了汉惠帝的宠臣闳孺,向他分析利害关系。 朱建告诉闳孺,如果惠帝处死了审食其,吕后必定会迁怒于闳孺。在朱建的游说下,闳孺为审食其向惠帝求情,这才让他暂时躲过一劫。 在这场政治清洗中,审食其虽然因为陆贾和朱建的极力维护,暂时避免了被吕氏事件牵连。但他的政治生命已经岌岌可危。 公元前177年,一个更大的危机降临到了审食其的头上。当年在赵姬事件中,他没能救下赵姬的决定,成为了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淮南王刘长,也就是赵姬所生的儿子,一直将母亲的死归咎于审食其。他认为审食其当时完全有能力救下自己的母亲,却选择了袖手旁观。 刘长亲自来到审食其的府邸,用藏在袖中的铁椎将他击杀。刘长对外公布了杀死审食其的三大理由:未能救下赵姬,未能阻止吕后杀害赵王如意母子,以及未能阻止吕后扶植吕氏势力。 从沛县布衣到辟阳侯,再到最后惨死府中,审食其的一生充满了戏剧性的起伏。他的结局也为后世留下了深刻的政治启示。
刘邦为什么一统天下那么快?
【5评论】【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