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白求恩被埋葬在河北唐县,由于他在前线战死,交通队只能秘密地把白求恩的

历史海大富 2025-04-11 19:24:48

1939年,白求恩被埋葬在河北唐县,由于他在前线战死,交通队只能秘密地把白求恩的尸体伪装成一个重伤的人,然后连夜赶路,将他送到了后方的于家寨。 诺尔曼·白求恩1890年出生在加拿大安大略省一个叫格雷文赫斯特的小镇。他家祖上就是医学世家,爷爷还是多伦多三一医学院的创始人之一。小时候,白求恩就喜欢翻家里的医学书,对手术刀和解剖图特别感兴趣。1911年,他考进多伦多大学医学院,课余时间总泡在实验室,练缝合、搞解剖,技术越来越熟练。1916年,他毕业赶上第一次世界大战,直接加入加拿大军队医疗队,奔赴欧洲战场。 在法国前线,他干过担架兵,扛着伤员跑过炮火连天的战壕。1917年,他腿被炮弹碎片炸伤,只能暂时撤下来。伤好了,他跑去英国学胸外科,后来1928年在底特律开了诊所,主治肺结核,手术台上那叫一个稳准狠。他不光技术好,心也热,1936年西班牙内战一爆发,他立马带设备跑去马德里,搞了个移动输血站,救了不少命。1938年,日本侵华战争打得正凶,他又坐船来了中国,直奔延安,再被派到晋察冀边区。 到了晋察冀,白求恩直接上手干活。他住土屋,背医药箱,走山路,每天巡查伤员,手冻得发红也不停。他还自己改装手术工具,灯光再暗也能切得准。1939年10月29日,他做手术时被骨片划破手指,感染了。当时条件差,没啥好药,他硬撑着干活,结果伤口恶化。11月12日,他在唐县黄石口村咽了气,桌上还留着他没写完的教材草稿。他这一走,边区的军民都懵了,一个外国人咋能这么拼? 白求恩死后,大家伙儿都觉得不能让他白死。他的医术救了无数战士,他的精神也鼓舞了前线。可当时战事紧张,日军就在附近晃悠,遗体放着不安全。于是,晋察冀交通队接到任务,得把白求恩的遗体转移到后方于家寨。这不是简单活儿,路上全是风险,一个不小心就全完了。 白求恩去世当晚,交通队就动手了。他们用破军毯裹住遗体,再盖上草席,伪装成重伤员模样。担架是竹竿和麻绳临时绑的,四个人扛着,挑了条偏僻小路就出发。山路不好走,碎石多,草鞋磨脚,他们还得尽量不出声。夜里风大,草席老被吹开,得赶紧压住。第三天晚上,他们差点撞上日军巡逻队,躲荆棘丛里一动不动,刺扎得满手血也不敢吭声。 第四天要过河,水急得吓人,担架差点被冲走。一个战士跳进冰水里扛住,其他人拽绳子,好不容易才过去。五天五夜,嘴唇干裂,走路都打晃,他们愣是没停。到了于家寨,天刚亮,村里人早等着了。担架放下,草席掀开,白求恩的脸露出来,大家伙儿都红了眼眶。遗体总算安全送到,战士们瘫在地上,肩上的担子终于卸了。 白求恩被埋在河北唐县的烈士陵园,墓地挑了个松柏环绕的山坡。葬礼那天,天上下小雨,土都湿了,战士们挖坑填土,立了块碑,刻上“诺尔曼·白求恩大夫之墓”。1939年12月1日,延安开了追悼会,几千人站那儿悼念,军乐队吹号,气氛沉重。12月21日,毛泽东写了《纪念白求恩》,文章印成册,发到部队和学校,大家伙儿都传着看。 1940年,晋察冀军区建了白求恩卫生学校,后来升级成白求恩医科大学,校园里还立了他的雕像。国内把他事迹编进课本,士兵们也常聊他的故事。在加拿大,他老家格雷文赫斯特1972年把他出生地列为历史遗址,1976年还建了铜像。他这辈子没白活,名字在中加两国都响当当,成了友谊的桥。

0 阅读:414
历史海大富

历史海大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