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4年,顺治不顾群臣反对,废了皇后孟古青。孟古青被废后,回了蒙古娘家,谁知她已有身孕。她顺利诞下了龙裔,这时候的顺治后悔了,想着把龙裔接回来,但是老丈人直截了当的拒绝了。 公元1654年的。顺治帝已经亲政七年,朝廷内外局势初步稳定,但满汉矛盾和政治派系的斗争依然存在。 这一年发生的皇后废立事件,孟古青出身于蒙古科尔沁部,父亲吴克善是当时蒙古八旗的重要首领。 满清入主中原后,为了稳固政权,重视与蒙古各部落的联姻。孟古青入宫成为皇后,正是这种政治联姻的产物。 然而,政治联姻并不能保证婚姻的稳定。孟古青入宫后,虽有蒙古贵族的身份,但对宫廷礼仪和满清文化并不熟悉。 在当时的满清宫廷中,皇后需要履行诸多繁复的礼仪职责。作为国母,不仅要处理后宫事务,还要在重大祭祀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 孟古青从小在草原长大,对这些繁文缛节并不适应。她的言行举止,经常被保守派大臣指责为不合规矩。 1654年初,朝廷内部对孟古青的非议越来越多。一些大臣认为,皇后无法胜任母仪天下的重任,建议废黜。 顺治帝在这场政治博弈中,最终选择了支持满洲贵族的立场。他不顾科尔沁部的反对,下令废黜孟古青的皇后之位。 这一决定在朝廷内外引起了巨大震动。蒙古各部落对此极为不满,认为这是对蒙古贵族的羞辱。 废后诏书中列举了孟古青不能胜任皇后职责的多个理由,包括不通礼仪、行为失当等。但明眼人都知道,这些不过是表面原因。 实际上,这次废后事件标志着满蒙关系开始出现裂痕。顺治帝这一决定,动摇了满蒙联盟的政治基础。 孟古青离开紫禁城时,只带走了少量随身物品。这一路上有专门的官员护送,表面上是护送,实际上是监视。 从北京到科尔沁部落有数百里路程。沿途风餐露宿,与当年她风光入京时形成鲜明对比。 此时的孟古青已经发现自己有了身孕。这个秘密她藏在心里,没有告诉任何人。 归家的消息传到科尔沁部落后,吴克善立即派人沿途迎接。部落贵族们都明白,这不仅关系到孟古青的安危,更关系到整个部落的脸面。 吴克善安排女儿暂时住在部落深处的帐篷里。这里远离官道,便于隐藏和保护。 消息很快传遍了蒙古各部落。满清朝廷如此对待蒙古贵族的女儿,让许多部落首领感到不满。 科尔沁部落内部也产生了巨大震动。部落中的贵族们纷纷聚集在吴克善的大帐前,商议对策。 部落的长老们提出,应该加强与其他蒙古部落的联系。这个建议得到了广泛支持。 废后事件成为了一个导火索。原本与满清关系紧密的蒙古各部,开始重新思考与清朝的关系。 吴克善这时表现出了高超的政治智慧。他既没有公开与清朝对抗,也没有轻易屈服。 部落内部开始加强防御。年轻的勇士们日夜巡逻,防止清朝的探子靠近。 同时,科尔沁部落与其他蒙古部落的来往也更加频繁。各部落之间开始形成一种松散的联盟关系。 这种微妙的政治变化引起了清朝朝廷的警觉。满洲贵族开始担心,废后事件可能导致蒙古各部的离心倾向。 为了安抚蒙古贵族,清朝开始向科尔沁部落提供更多的赏赐。但这些表面的施恩已经无法弥补内心的创伤。 随着时间推移,孟古青的身孕越来越明显。部落里的人都知道这个消息,但都默契地保持沉默。 吴克善派出最得力的医生照看女儿。部落里的女人们轮流照顾,严格保密一切消息。 这个时期,科尔沁部落表面上与清朝保持着正常往来。但实际上,他们已经开始为可能的冲突做准备。 各个部落之间开始秘密串联。他们达成共识,要在必要时相互支援,共同对抗清朝的压力。 消息传到北京时,顺治帝正在处理朝政。得知孟古青在科尔沁部落生下一子的消息后,朝廷上下一片哗然。 这个消息对清朝统治者来说意味深长。一个具有皇室血统的孩子,对于当时的政治局势有着特殊的影响。 顺治帝立即召集重臣商议对策。有大臣建议立即派使臣前往科尔沁部落,要求将孩子带回京城抚养。 这个提议得到了满洲贵族的普遍支持。他们认为,皇室血脉不能留在蒙古部落,以免日后成为政治隐患。 清朝派出的使臣带着丰厚的礼物,来到科尔沁部落。使臣转达了顺治帝的口谕,要求将孩子送回京城。 吴克善接见使臣时的态度很坚决。他表示,外孙已经是科尔沁部落的一员,不能离开。 使臣提出,可以给予吴克善更高的爵位和更多的赏赐。但这些诱惑对吴克善毫无作用。 科尔沁部落的其他贵族也表态支持吴克善的决定。他们认为,这个孩子是部落的未来,绝不能交给清朝。 第一批使臣无功而返后,顺治帝又派出第二批使臣。这次带来的条件更加优厚。 但吴克善的态度依然强硬。他提出,如果清朝一定要带走孩子,科尔沁部落将与清朝断绝关系。 这种态度让清朝朝廷陷入两难。如果强行带走孩子,可能会激化与蒙古各部的矛盾。 如果放任不管,又担心这个具有皇室血统的孩子日后会成为政治威胁。最终,清朝不得不接受现实。
1654年,顺治不顾群臣反对,废了皇后孟古青。孟古青被废后,回了蒙古娘家,谁知她
诺言卿史录呀
2025-04-12 09:28:59
0
阅读:1169
多情剑客无情贱
再后来,顺治帝找来当时钦天监的国师测算此子命格,没成想 国师算完吐出一口老血,留下一句遗言,此子龙行虎步 未来不可限量 帝王之气已成,顺治悔恨交加 出家当了和尚,传位麻子,麻子得知真相 派出大内高手日夜不停的刺杀这位皇兄,蒙古抵挡了一波又一波无休止的刺杀,草原各部血流成河,皇子不忍 兄弟相残 ,假死逃到中原 ,因向往夕日蒙古部族 建立的 “大元王朝”,改汉姓,袁!并告诫后世子孙 有朝一日,满清若失民心,可取而代之 ,恢复大元荣光,直到二百多年后 袁家大宅,天空七彩云起,一个男婴呱呱坠地,取名“世凯”……
玄武岩 回复 04-12 15:30
牛逼克拉,给袁项城找了个祖宗,有理有据。先生大才,北大历史系没聘用先生,是北大的损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