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大汉奸”郭绍绪请日军高层在家喝酒,席间,他大喊一声:“上炖鸡!”话

裂谷长河 2025-04-12 10:19:57

1944年,“大汉奸”郭绍绪请日军高层在家喝酒,席间,他大喊一声:“上炖鸡!”话音刚落,便掏出手枪,对着为首日军的脑袋就是一枪…… 1944年,日军的铁蹄踏遍了大半个中国。在河南洛阳的黄金村,一个叫郭绍绪的少年就这样被推上了复仇的道路。 在郭绍绪12岁那年,他的父亲因保护乡亲而遭到暗杀。当时的黄金村经常遭到土匪骚扰,身为当地士绅的父亲组织了乡勇维护村民安全,这触动了某些不法分子的利益。 父亲倒在了自家门前。从此,郭绍绪的生命轨迹发生了彻底改变,他选择了一条与普通农家子弟完全不同的道路。 年仅12岁的郭绍绪毅然决定参军,他要在军队中磨练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 七年的时光飞逝,19岁的郭绍绪已经成长为一名出色的军人。因其过人的能力,他被任命为远征军第二军军长王凌云的副官。 1944年,王凌云将军因军务繁忙,委托他和战友蒋宝林前往伊川,接送将军的母亲前往重庆避难。 当郭绍绪踏上故土时,眼前的景象让他震惊。曾经熟悉的街道已经面目全非,到处都是被烧毁的民房,城头上飘扬着日军的旗帜。 打听了许久,他们才得知一个令人心痛的消息:王凌云将军的母亲已经被日军抓捕。在寻找的过程中,郭绍绪亲眼目睹了日军在当地的暴行。 百姓们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在日军的铁蹄下苟延残喘。 就在这片饱受蹂躏的土地上,郭绍绪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他决定留在伊川,暗中发展抗日力量,为家乡和人民做些什么。 很快,他联系上了当地的抗日义勇军首领马俊三。两人一拍即合,开始秘密筹划着一场惊天的行动。 郭绍绪即将以一个"大汉奸"的身份,开启他的复仇之路。 在伊川这片沦陷区,日军实行"以华制华"的统治策略。他们扶持傀儡政权,招募汉奸维持地方治安,试图减轻自身的统治压力。 这个政策正好给了郭绍绪和马俊三可乘之机。他们决定利用这个机会,将抗日力量渗透到敌人内部。 首先,郭绍绪联合马俊三在当地组建了人民自卫团。这支表面上协助日军维持治安的队伍,实际上是一支秘密的抗日武装。 为了让日军相信他的"忠诚",郭绍绪开始了一系列精心设计的表演。他频繁出现在日军面前,表现出对"皇军"的崇拜。 在日军驻伊川的据点里,郭绍绪总是表现得格外积极。他帮日军传递情报,协助维持秩序,展现出一副彻底归顺的姿态。 日军开始逐渐放松警惕,他们认为这个年轻的中国人确实是个可用之才。当地日军长官对郭绍绪的表现非常满意。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日军决定提拔郭绍绪担任当地的保安司令。 郭绍绪面对日军的提拔表现出极大的"感激"。他开始频繁设宴,邀请日军军官到家中做客。 为了试探日军的警惕性,郭绍绪首先邀请了一名日军中队长和一名士兵。在酒宴上,他不断给这些日本人灌酒。 这些日本军官被郭绍绪的热情和"诚意"打动了。酒过三巡,他们开始放松警惕,甚至在席间称赞郭绍绪是"皇军最好的朋友"。 这次试探性的宴请获得了巨大成功。日军军官们回去后,不断称赞郭绍绪的忠诚,这让他在日军中的地位更加稳固。 与此同时,郭绍绪和马俊三的人民自卫团也在暗中发展壮大。他们利用日军给予的便利条件,秘密储备武器,训练队伍。 当地的抗日力量在郭绍绪的掩护下得到了发展。许多爱国志士通过各种方式加入到这支秘密队伍中。 终于,时机渐渐成熟。郭绍绪决定在农历七月初七乞巧节这天,发起一场针对日军高层的突袭行动。 在这个重要节日里,没有人会怀疑一个"忠诚汉奸"的庆祝宴请。 1944年8月25日,农历七月初七,伊川县的一家酒店内张灯结彩。郭绍绪特意选择这个传统节日设宴,邀请了包括大内义弥在内的八名日军高级军官。 这间酒店是郭绍绪精心挑选的地点。内室布置得富丽堂皇,但暗处早已埋伏了人民自卫团的精干人员。 傍晚时分,大内义弥等八名日军军官准时到达。郭绍绪站在门口,不断鞠躬行礼,表现出十足的谦卑。 酒席开始后,郭绍绪频频向日军敬酒,不断说着恭维的话。大内义弥显然对这个"忠心耿耿"的下属十分满意。 酒过三巡,日军军官们已经有了几分醉意。大内义弥甚至主动搂着郭绍绪的肩膀,称他为"皇军之友"。 就在这时,一声"炖鸡上来了"的吆喝声从外间传来。这是行动的暗号,郭绍绪立即将杯中酒泼向大内义弥的面部。 情势瞬间逆转,郭绍绪和伪装成店小二的抗日战士同时拔出手枪。大内义弥还没反应过来,就被击中了要害。 整个行动异常迅速,八名日军军官都没来得及掏出武器。在密集的枪声中,这些在伊川作恶多端的日军头目全部毙命。 行动完成后,郭绍绪和战友们立即按照预定计划撤离。他们利用熟悉的地形,很快消失在了夜色中。 第二天一早,愤怒的日军派出三个中队前来围剿。但他们低估了郭绍绪对当地地形的了解。 在伊川复杂的地形掩护下,人民自卫团再次发起伏击。这次战斗中,又有三十多名日军丧生。 日军恼羞成怒,无法抓获郭绍绪,便放火烧毁了他的家园。

0 阅读:166
裂谷长河

裂谷长河

裂谷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