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傅作义被张作霖软禁在保定,因为傅作义整天不务正业,所以对他的看管就松

时说历史 2025-04-12 12:39:49

1928年,傅作义被张作霖软禁在保定,因为傅作义整天不务正业,所以对他的看管就松懈了起来,他感到周围对他的监视有所松动,摆脱奉军软禁的时机已基本成熟了,他需要尽快想方设法离开保定。

其实之所以被软禁在保定,就是由于傅作义的才能出众。当傅作义逐步展现出自己领兵打仗的能力之后,越来越多的人都开始看重他的能力,想要收到自己的麾下,其中表现最为积极的就是张作霖和蒋介石。

张作霖和蒋介石当时给的条件都不低,一个是给出了方面军指挥者的重要职位,可谓是手握重兵,另一个则直接让傅作义就任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一个是实实在在的权利,另一个则是高高在上的职位。

更重要的是当时傅作义其实是在张作霖手里的,但是面对张作霖的邀请,他却直接拒绝了。当面被拒绝之后,让张作霖非常的生气,对于这种人才没有办法收到自己的手中,那么张作霖就想直接将其杀了。

当时张作霖想要杀傅作义的心是非常强烈的,不过最终之所以没有实施,是因为张学良的阻挡,张学良多次劝说张作霖,张作霖这才饶了傅作义一命,虽然是不打算枪毙傅作义了,但是张作霖也没有打算放傅作义走,随后就把傅作义软禁在了保定。

傅作义原本指挥的队伍则被张作霖直接调往了其他地方,不仅如此,还专门派士兵每天监视傅作义,说的是保护傅作义的安全,所以傅作义在当时的情况下想要逃走是基本不可能的事情,傅作义内心也清楚,这一点他必须要先从这种高压环境当中走出来。

最好的办法就是想办法让张作霖和张学良放松,既然想让对方放松,那么必须要表现自己胸无大志。从此之后傅作义就开始每天喝酒打牌,反正就是啥正事都不干。刚开始对傅作义的监视还是非常严密的,但是由于傅作义天天这么干,时间长了之后慢慢的还是放松了警惕。

尤其是当张学良听到手下汇报,傅作义已经没有了逃跑的想法和信念之后,张学良也就对他放松了警惕,不仅是行为的放松,傅作义对自己的形象也彻底的放松。在之前傅作义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外出的时候都是军装在身,而且整理的一丝不苟。

所有人看到傅作义都会认为他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军人,但是从那时候开始他就开始不修边幅,连扣子都不扣。他的这种做法最终还是成功了,不过这也只是第1步,虽然是放松了警惕,但是也并不是完全不管傅作义。

所以趁着这段时间傅作义必须要尽快的逃走,他找到了自己曾经的同学,这些人都是张学良的手下,不过看到傅作义的遭遇之后,大家还是非常同情,愿意帮助傅作义逃跑,但所有和傅作义关系亲密的人在这件事情当中都不太好下手。

这时候崔笑如就想起来了一个人,这个人是自己好友的儿子,对方的名字叫段伯宇。现在他正在上学,本身的身份是完全能够迷惑人的,而且拥有胆识,这件事情应当能够出色的完成。

当崔笑如找到段伯宇之后,段伯宇也并没有拒绝,同时也并没有详细问事情的经过以及究竟要送谁,他知道的是崔笑如是自己父亲的好友,这个人是值得信赖的。所以他就选择了相信崔笑如,帮助崔笑如共同做好这件事情。

想要逃出去,首先通过火车以及汽车是不太可能的,因为太容易被发现,更容易被追上,最好的方式就是自行车,自行车走乡间小路,无声无息的可以快速的离开,而且不被其他人发现。

段伯宇按照崔笑如的安排,提前买好了自行车,并且在约定的地点等候,到时间之后傅作义和崔笑如出现在了现场,两人在前面骑着自行车,段伯宇在后面断后,以防出现一些紧急的情况,出门之前段伯宇还专门向学校请假,表示自己想要回乡下探亲。

前期虽然众人也非常的紧张,但是总算是有惊无险,不过在出城之后没多久就遇到了困境,傅作义和崔笑如两人骑车刚刚过去没多久,就有一群士兵跳出来拦住了在后面的段伯宇,这时候刚好处于一个岔路口。

士兵拦住段伯宇之后,问他有没有看到其他人,段伯宇淡定的回答没有,而且说明了自己学生的身份。段伯宇凭借自己的机智成功地化解了一场危机,和崔笑如一起,两人共同将傅作义送到了安全的地带。

事后段伯宇才知道自己这一次护送的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傅作义,他更感觉到这一次冒险绝对是值得的。

0 阅读:101

猜你喜欢

时说历史

时说历史

时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