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6月1日,毛主席在接见少先队员代表时,听闻有一名孩子名叫左太北,亲切的问道:“你为什么叫左太北呀?” 1952年6月1日,是新中国历史上一段温馨而庄严的记忆。 这一天,毛主席在中南海亲切接见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少先队员代表。 在一片欢声笑语中,一个孩子的名字,引起了主席的注意,这个孩子,名叫“左太北”。 毛主席身穿一袭灰色中山装,面容慈祥,他一边和孩子们亲切握手,一边仔细询问他们的姓名和来历。 当他走到一个瘦瘦小小、眼神坚毅的女孩面前时,微笑着问道:“你叫什么名字呀?” 小女孩脆生生地答道:“我叫左太北。” 毛主席微微一愣,旋即眼神温柔起来,弯下腰,轻轻地问她:“你为什么叫左太北呀?” 女孩仰起头,认真地说:“因为我出生在太行山的北边,爸爸妈妈给我取名叫太北。”她顿了顿,又低声补了一句:“我爸爸叫左权。” 听到这句话,毛主席神情一肃,点点头,眼中流露出几分沉重与敬意。 他伸出手,轻轻抚了抚孩子的头,缓缓地说:“左权同志是我们的英雄,他是为了新中国、为了人民牺牲的。” 这个小女孩,正是左权将军的遗孤。 十年前的1942年,抗日战争正处在最为艰苦的阶段,左权将军,时任八路军副参谋长,作为我党最早赴苏联留学的军事干部之一,长期奋战在太行山区,指挥作战,屡建奇功。 在一次敌人大规模“扫荡”中,他率部突围,在掩护军队安全转移的过程中,不幸中弹,英勇牺牲,年仅37岁。 当时的太行山遍地烽火,而左权的牺牲,更是震撼了整个抗战阵营。 他的妻子刘志兰在战火纷飞中独自独自抚养着女儿,而这个名字,其实还是彭德怀取得。 当时孩子出生的地方正好在太行山以北,加上他们对这个地方都有感情了,干脆就给孩子取名“左太北”。 毛主席在与左太北的对话中,情绪格外复杂。 这不仅是一位领袖对一名烈士遗孤的关爱,更是一位老战友对牺牲同志的深切缅怀。 他握着左太北的手,语气缓慢而坚定地说。 “你爸爸是我们党最优秀的将领之一。他打仗勇敢,指挥有方,是一位真正的革命英雄。 他牺牲了,但他的精神还在,你要好好学习,继承你爸爸的志向,将来为国家、为人民做贡献。” 孩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眼中却闪着光亮。 那一刻,她仿佛感受到了一种庄严而温暖的力量,一种从父亲未曾谋面的牺牲中传递而来的坚强。 这段简短的对话,很快被当时在场的人员记录下来,成为共和国历史中一段感人至深的插曲。 它不仅见证了毛主席对烈士后代的关怀,也映照出新中国成立初期那种鲜明的英雄情怀与红色传统。 毛主席接见少先队员代表,不仅是一次节日的庆祝,更是一堂生动的教育课。 他希望通过这些象征性的重要场合,把革命精神代代传承,把英雄的故事讲给新一代听。 在那段岁月里,无数像左太北这样的孩子,在烈士父母的光辉中成长。 他们有的在孤儿院里生活,有的由组织接管抚养,但无一不是国家和人民用心呵护的“红色种子”。 左太北后来回忆起这段经历时说:“我虽然不记得父亲的模样,但那一天,我感觉父亲就在主席身边,主席的眼神就像父亲的手,轻轻拍着我肩膀,让我站得更稳、走得更远。” 此后的岁月中,左太北带着对父亲的怀念与主席的嘱托,勤奋学习,立志报国。 她先后在党史研究和纪念事业中贡献力量,成为我国党史研究领域的重要专家,她的一生,某种意义上,是对那一刻对话的延续与践行。 而1952年6月1日的那个上午,孩子们的笑声、毛主席的目光,以及那个被提起的名字“左太北”,共同构成了共和国历史画卷上一道温暖而厚重的色彩。 信息来源:中国军网——缅怀!80年前的今天,左权将军壮烈殉国2022-05-25
我是周恩来曾经的妻子,我想跟他见一面,麻烦您帮我通报一下!”1953年,一位名叫
【1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