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AI了解文物错金银云纹青铜犀牛尊:从农田到国博的传奇瑰宝。在国家博物馆中,

觅翠聊体育 2025-04-13 01:50:34

用AI了解 文物 错金银云纹青铜犀牛尊:从农田到国博的传奇瑰宝。

在国家博物馆中,错金银云纹青铜犀牛尊堪称镇馆之宝,它也是天下最美的错金银青铜器,更是国博唯一一件单独陈设展厅的国宝。然而,谁能想到,这件宝贝竟源于农民的一次偶然发现。

1963年1月11日,陕西省兴平县窦马村的农民赵振秀在村北断崖处取土时,挖到了一个“瓮”。瓮里有个形似“铜牛”的物件,他小心取出,周围村民纷纷围看,却都不识此物。赵振秀见其好看便抱回了家。后来,了解到出土文物的政策规定后,他积极上交了这尊“铜牛”,并详细讲述发现过程。原来,瓮里除了“铜牛”,还有铜器、铁器、陶器等共24件文物。经郭沫若、史树清等专家鉴定,这尊“铜牛”竟是西汉时期的青铜酒器。

由于出土地点靠近汉武帝茂陵园区,且茂陵历史上多次被盗,有专家认为这尊犀尊可能是汉武帝刘彻的随葬品,是盗墓贼遗落才得以留存。

错金银云纹青铜犀牛尊造型极为写实,高34.1厘米,重13.5公斤,原型是已在中国绝迹的苏门犀。它昂首伫立,肌肉发达,比例准确,体态雄健,双角尖锐、皮皱层叠、蹄分三瓣,双眼镶嵌黑色料珠,炯炯有神。

其工艺更是精湛绝伦,采用错金银工艺,匠人先在青铜胎体刻凹槽,再嵌入捶揲的金银丝,经反复打磨,让犀身布满细如发丝的云纹,流光溢彩,甚至皮下骨骼起伏都清晰可见。犀背设椭圆形活盖,腹中空可盛酒,口侧圆管为“流”,倾倒时酒液如泉涌。

在古代,中国不仅产犀牛,而且数量较多。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多次发现犀牛骨,殷商甲骨文中有焚林猎犀记载,春秋战国时期犀牛皮做成的犀甲备受武士艳羡。汉文帝生母薄太后陵内,还发现有犀牛、大熊猫从葬。但因大肆捕杀,犀牛数量在北方迅速减少,关中一带最晚到西汉晚期已绝迹,王莽曾用贵重礼物换取南海活犀牛。

如今,犀牛在中国已然绝迹,这尊犀尊更显珍贵。国家博物馆为它开设单独展厅“数说犀尊”,运用AI与三维扫描等技术,揭开其锈蚀下的纹饰密码,让人们得以领略这件西汉瑰宝的独特魅力。它静静陈列在“古代中国”基本陈列中,诉说着往昔岁月的辉煌与沧桑。

ai兴趣创作计划热点解读档案历史知识

0 阅读:0
觅翠聊体育

觅翠聊体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