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在冷战时期,苏联的装甲洪流要把老欧洲吓死了。在铁幕的笼罩下,东西方之间

高览说武器 2025-04-13 12:10:54

俄乌冲突 在冷战时期,苏联的装甲洪流要把老欧洲吓死了。

在铁幕的笼罩下,东西方之间发生过许多军事误判,主要原因是麻杆打狼两头怕。

最著名的误判有两个,一是苏军大纵深的闪击战进攻,一周内消灭法国。二是百万苏军进攻中国等等。

在冷战期间,对西方国家最大的威胁不是前苏联的核弹,而是可以淹没整个西方的苏联坦克钢铁洪流和大纵深作战理论。当时苏联人希望战争开始后,其装甲洪流从东德出发,能在第5天早晨到达英吉利海峡刷靴子,喝伏特加,洗裹脚布。

西欧基本是一马平川,这里部署着北约最强战力的美军第5和第7军,其有6个重装师。而苏军仅第一梯队就是六个驻欧集群,以及东德的第3和第5集团军,保加利亚、捷克和波兰的装甲部队,也就是说,冷战中北约每辆坦克要对付4~5辆华约坦克。

大纵深作战的理论基础主要来自一站时期英国军事学家富勒的坦克突击战和二战德国的闪电战。

人类从有战争开始到上世纪初期,大多数军队作战方式都是以纵队行军配以战线作战。军队接敌时,会在敌阵前方数百米的正面,拉开一个纵深厚实,翼展宽广的战线,双方通过尖兵作战或夺取战略点的方式来破坏对方战线,最后决战,取得战役的胜负。即便是在使用后膛装填步枪的散兵作战占据主导作用的战场上,拓展战线、全面突进仍然是战争的主要演绎形式。

在二战初期,德国用这套战法完成了对敌国的“秒杀”,27天内征服波兰,1天内征服丹麦,23天内征服挪威,5天内征服荷兰,18天内征服比利时,39天内征服号称“欧洲最强陆军”的法国。

大纵深作战表面上似乎非常无敌,用机械化集群打开突破口,或向心突击并包抄后方,然后大部队大举压上,航空兵、炮兵和空降兵密切配合。按照苏军80年代诸军兵种合同作战理论,苏军在大纵深突击战役中,坦克兵的每昼夜强行军里程为150~200公里,与美军相当。

苏联人做出这种判断的依据是T-72坦克50公里/小时的最大公路速度,但实际上是达不到的。

1981年,苏军举行“西方-81”大演习,这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军事演习,动用兵力超过五十万人。以北约组织为假想敌,苏军出动了十个以上的诸兵种合成集团军和近卫坦克军,在前线航空兵、远程航空兵以及国土防空军的伴随下,进行了大纵深装甲合成突击战术演练。

在1981年9月4日,秋高气爽,苏联举行了人类有历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军事演习,“西方-81”战略大演习。此次演习以北约组织的西欧诸国为假想敌,意图演练对欧洲的大规模机械化战争。

这次演习的规模如此之大,在演习阅兵分列式上,苏军通过直升机拍摄了一个一镜到底的长镜头,时间居然长达2分钟,这意味着参加分列式的部队装备队列长达6公里。

苏军出动了10个以上的诸兵种合成集团军和近卫坦克军,在前线航空兵、远程航空兵以及国土防空军的伴随下,进行了大纵深装甲合成突击战术演练。动用的总兵力超过了55万人。

当时西方国家都吓傻了,把北约和欧洲快要吓死了,于是就有了对苏联装甲洪流的恐怖传说。

实际上,在著名的”西方81”大演习中,驻东德苏军集群的坦克纵队平均战场机动速度仅为10公里/小时,按照这个速度苏军需要一个月才能推进至大西洋沿岸。

所以,根本就不会出现7天内横扫西欧的战争结果,北约会节节阻击,广域机动布雷,铜斑蛇激光制导炮弹,227毫米火箭炮,反坦克武装直升机,A-10强击机.....会让西欧平原布满苏军坦克的残骸,让苏军尸横遍野......

苏军的进攻在北约部队的层层阻击下会有很大损失,能在一周内打穿苏德边境防线,兵临慕尼黑-法兰克福-不莱梅一线就已经很不错了,能在第二周突破莱茵河,那就是最最辉煌的战果。

即使北约军队放水,髪囯提前投降了,苏联的后勤供应也不够保障上百万苏军7天后在英吉利海峡的法国加莱洗靴子。

40多年后,在乌克兰战场上,也验证了在全面战争中进行大纵深装甲集群合成突击的不切实际。

0 阅读:45

评论列表

用户15xxx65

用户15xxx65

4
2025-04-13 17:29

呵呵,你西方各种间谍和技术人员都不如小编!

用户17xxx06

用户17xxx06

1
2025-04-13 20:06

吓死人的苏联去哪儿了?

高览说武器

高览说武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