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一位大学教授漫步街头,在街边遇到老同学在卖字画,就用两毛钱买了一幅,

玲珑说历史 2025-04-13 12:52:47

1952年,一位大学教授漫步街头,在街边遇到老同学在卖字画,就用两毛钱买了一幅,最后发现这竟是成吉思汗的真迹画像,这个意外发现,不仅改变了这位教授的人生轨迹,更为中国文物史掀开了一个尘封已久的神秘面纱。

之所以能够完成捡漏,一方面是由于史树青运气好,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史树青特殊的工作性质。史树青工作的地点是在国立历史博物馆,参加工作的时间是在1946年,所以当时这个博物馆还没有改名字,建国之后后来就改成了国家博物馆。

正是由于史树青工作的性质,让他接触到了很多的文物,在文物鉴定方面有自己独到之处。当时也是小学同学对史树青发出了邀请,说是家里有几个书和画都快放烂了,想要问问史树青他们要不要?

听到对方的话之后,史树青也是第一时间就赶到了小学同学的家里,看完之后他决定把这幅画收了,但是书却没有要。毕竟史树青也不是慈善家,经过鉴定之后,他觉得书其实非常一般,没有收的必要性,但是这个画却不简单。

这个画其实是个人物画,画上的人物是成吉思汗。要知道国家博物馆里面的文物虽然多,但是关于成吉思汗的文物一件都没有。所以看到这个画之后,史树青就果断打算收了下来,由于对方并不知道这幅画的真正价值,所以仅用两毛钱史树青就收了,可以说是非常便宜。

这也是史树青这辈子捡的最大的漏,后来随着身份地位的提升,想要捡漏这件事情已经几乎变得不可能了。但是史树青似乎和成吉思汗有缘,后来还让他收到了一个和成吉思汗有关的文物。

这个文物也成为了国家博物馆当中关于成吉思汗的第2件文物,这个文物是一个腰牌,或者说是成吉思汗时期的圣旨金牌,意义自然不同凡响。但是关于这件文物却发生了许多曲折的事情,甚至最后还差点给丢了。

当时拿着这个腰牌的人是在中午时分主动找到了国家博物馆,对方其实对于这个文物的价值也并不是特别的了解,所以就想让国家博物馆鉴定一下,顺便让国家博物馆给收了。其实除了捐献之外,国家博物馆也会花钱收一些文物。

当时对方出的价格是9000,之所以给出这个价格,是因为对方表示这个文物是他8000多买的,他不打算赔,所以就稍微加了一点。但是没想到却直接遭到了工作人员的拒绝,因为当天值班的工作人员经过鉴定之后,发现这个腰牌是假的。

被拒收之后,对方也是开始往外走,但是走到半路却被史树青拦了下来,因为史树青一眼就看出来那个腰牌不简单,所以他要做最后的争取。为了把对方留下来,专门请对方吃了个午饭,同时也把馆长直接喊了过来。

想让馆长再进行最后的鉴定,但是馆长看了一眼,直接就做出了判断,是假的。一把手都发话了,这件事情似乎已经没有了回转的余地。所以史树青也只能放对方走了,但是临走之前却记下了对方的地址和联系方式。

其实当时史树青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如果真的不行,到时候就自己私人收了,收了之后再捐献给博物馆。虽然这个想法是可以实现,但是却不符合规定,因为如果开了这个口子,那么后面就可能带来很多的麻烦。

例如在进行鉴定的时候专门给藏宝人说是假的,将对方先骗走,然后在私下里花较低的价格收到自己的手中。之前一些鉴定大师其实也没少干这种事情。所以国家博物馆对于这种事情是严厉禁止的,不允许从事这种行为。

之所以会那么想,也是体现出史树青想要收这件文物的决心。但是真正在做的时候,他还是将相关的情况汇报给了当时的文物局局长。向对方说明了这件文物的珍贵之处,表示一定要收回来。

但是既然对方已经回了老家河北,所以想要收,也只能通过河北省博物馆。但是他也希望文物局长给河北博物馆打个招呼,希望对方收到之后能够送到国家博物馆。毕竟能够在博物馆工作的都是十分爱护文物的,收到这么一件好东西,对方可能不舍得拿出来。

不过最终河北博物馆还是非常干脆的将这件文物送了过来,事情的真相只有一个,那就是太贵了。当时9000块钱没有收,但是当河北博物馆再次找到那个人的时候,对方就知道自己手中的东西不简单,直接涨价到了25,000。

但是最终还是收了过来,也正是从此刻开始,国家博物馆当中有两个关于成吉思汗的文物,一个是画像,另一个是金牌。

0 阅读:33
玲珑说历史

玲珑说历史

日交月替变幻天地多少颜色,人来人往更易乾坤无数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