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放弃中国国籍,成为一名日本人。就是为了打败中国队”。而她的父亲则公开回应:“我没有汉奸女儿。” 2004年雅典奥运会垒球赛场上,一位身穿日本队服的41岁女球员站在投手位置,目光如炬地盯着中国队的打者。这位女子正是曾经的中国垒球队队长——任彦丽,如今叫做宇津木丽华。 比赛进入最后一局,两队战成平手。任彦丽深吸一口气,手臂一挥,一记精准的穿越球飞出,中国队打者挥棒落空。比赛结束,日本队胜出。 "中国队在我面前不可能赢!打败中国队是我一直以来的心愿。"赛后采访中,任彦丽毫不掩饰自己的情绪。电视机前,无数中国观众震惊于这位前中国选手的言论,而在观众席上,一位年迈的中国老兵默默起身,转身离去。 这位老兵是任彦丽的父亲——任伟凯,一位抗日战争的老兵。看着自己的女儿身穿日本队服,击败中国队后欢呼雀跃,他的心如刀割。当记者询问他对女儿表现的看法时,老人坚定地回答:"我没有你这个汉奸女儿,即使你跪地求我,我也不会原谅你。" 然而,任彦丽的故事并非始于这场比赛。二十多年前,她还是中国垒球队的骄傲。 小时候的任彦丽就展现出惊人的运动天赋,特别是她那过人的臂力。最初,学校标枪队看中了她的潜力,但在一次普通训练中,她被垒球队教练相中,从此改变了运动轨迹。 凭借出色的身体素质,任彦丽很快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国家青年队并担任队长。1978年,一位来自日本的垒球选手——宇津木妙子被派到中国交流学习,与任彦丽相遇。 宇津木妙子表面上是来交流学习,实际上却希望在中国找到优秀的球员挖掘到日本。她的目光很快锁定在了任彦丽身上。在随后的日子里,宇津木妙子频繁约见任彦丽,送给她名贵首饰和礼品,同时向她描绘日本的高福利、高薪资生活。 "在日本,你的技术会得到更高的认可,薪水是中国的几倍,而且会有更多的比赛机会。"宇津木妙子的话语逐渐渗透进任彦丽的心里。 1980年,任彦丽被送去日本学习,亲身体验了先进的训练方法和舒适的生活条件。而此时,中国垒球队新生代正在崛起,任彦丽的参赛机会逐渐减少,她感到自己被冷落了。 加入日本高崎队后,任彦丽迅速成为了球队的核心,被称为"大黑柱"。然而,她最初并没有放弃中国国籍。在1991年和1993年的世界锦标赛上,她依然回到中国国家队出征,连续两届蝉联本垒打王的荣誉。这种二重身份让她既享受着在日本的高薪与尊重,又能为祖国赢得荣誉。 但随着时间推移,任彦丽在国内获得的参赛机会越来越少。她感到自己被冷落,认为在日本她能得到更多的尊重和机会。这种想法最终促使她做出了改变国籍的决定,并将自己的名字改为宇津木丽华,以表达对宇津木妙子这位"恩人"的感激之情。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前,任彦丽准备代表日本队参赛,却面临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困境。根据《奥林匹克章程》规定,转换国籍的运动员如果要在三年内参加奥运会,必须得到原国籍国家的认可。由于中国垒球协会并未接到任彦丽已更改国籍的正式通知,因此未能及时给予许可。 这一事件让任彦丽认为中国垒球协会在有意刁难她。怀着这种怨念,她立下决心要以实际行动报复。1998年曼谷亚运会上,她带领日本队与中国队相遇并取得胜利。虽然在比赛中她的肩胛骨被中国队投出的垒球击中,导致粉碎性骨折,但这场胜利对她来说意义非凡。 赛后采访中,任彦丽毫不掩饰地表示:"战胜中国队是我最大的心愿,我为此感到非常高兴。"这番言论传回国内,引起轩然大波,特别是对她的父亲任伟凯造成了极大的打击。 作为抗日战争中的名将,任伟凯身上留下了与日军战斗的伤痕。他深刻记得日军的暴行,如何烧杀抢掠,如何残害同胞。当听闻女儿的言论后,老将军公开表态:"我没有你这个汉奸女儿,即使你跪地求我,我也不会原谅你。" 2000年悉尼奥运会和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任彦丽继续代表日本与中国队对抗并取胜。41岁的她以击败中国队作为自己职业生涯的收官之战,随后逐渐淡出国际舞台。 随着年龄增长,任彦丽开始反思自己的选择。2007年,她改变了对中国垒球的敌对态度,来到北京担任奥运会倒计时节目的解说嘉宾。面对镜头,她祝贺中国垒球的迅速发展,这标志着她开始主动与中国垒球协会示好。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任彦丽受邀前往四川攀枝花训练基地,为中国女子垒球队进行强化训练。队员们亲切地称她为"任指导",曾经的隔阂似乎已经消除。 尽管在日本生活了27年并入籍,任彦丽心中依然保留着中国人的情结。她没有结婚,一生都是独自一人,闲暇时常与姐姐一起包水饺,做中国菜,保持着中国人的生活习惯。 当得知父亲病重时,任彦丽曾回国探望。然而,任伟凯直到去世也未能原谅女儿,这成为任彦丽一生最大的遗憾。2020年,垒球重返奥运会赛场时,年近花甲的任彦丽已经退出竞技舞台,作为普通观众静静地关注着这项她曾经深爱的运动。
中国足球的耻辱柱上,又要多刻一个名字!U17国少队饮恨亚洲杯,日本籍主帅上村健一
【8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