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为什么被称为千古第一仁君? 宋仁宗配得上仁帝,包拯命挺好,但凡换一个皇帝。

古今瞭望之窗 2025-04-14 12:46:25

宋仁宗为什么被称为千古第一仁君? 宋仁宗配得上仁帝,包拯命挺好,但凡换一个皇帝。青天之名绝对没有的。 宋仁宗时期没有什么宏大叙事和文韬武略,也没有什么星辰大海和虽远必诛,但却是几千年的封建社会老百姓过的最好的时代。 仁宗盛治如宋代官窑青瓷,釉色温润下藏着惊心动魄的裂纹。你且看汴京夜市灯火彻夜不熄,瓦子里说书人拍案讲着《包待制三勘蝴蝶梦》,茶肆柜台上交子票号盖满红印,这些光鲜背后是每年给西夏的十五万匹绢、七万两银。仁宗咬着牙把岁币塞进和约时,东京城正飘着樊楼新酿的桂花酒香——这个被文人捧作"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皇帝,骨子里是个被盛世架在炭火上烤的生意人。 包拯唾沫星子溅在龙袍上的那日,仁宗正为三司使报来的赤字头疼。台谏弹劾张贵妃伯父的折子堆满案头,他捏着朱笔迟迟不落,忽然想起幼时乳母偷喂的糖霜馅饼。最终他扔了奏章笑骂:"你只道要官,却不知包黑子盯着!"这般憋屈的妥协,反倒成全了千年难遇的君臣佳话。只是史书未载,那夜仁宗摸黑翻出范仲淹贬谪前的《答手诏条陈十事》,烛泪滴穿了"明黜陟、抑侥幸"六个字。 民间至今流传仁宗咬到砂砾盖碗的典故,却少有人知同一时辰,成都府十六家交子铺正在密谋抬高盐价。这个总念叨"莫要扰民"的皇帝,默许了商贾操纵市场,只因"岁入茶税抵得上十座银矿"。他蜷在垂拱殿批改札子时,广州港的蕃商正用象牙泉州白瓷,市舶司的税吏偷偷克扣了三成——仁宗的仁,是睁半只眼闭半只眼的仁,是宁纵十商不罪一吏的仁。 最讽刺的是"不杀士大夫"的祖训。庆历三年范仲淹推行新政裁撤冗官,仁宗看着哭倒在宫门的老臣,连夜下旨叫停了"明黜陟"。那个月汴河漕船运来的新米,刚够填补被裁官员吞没的禄米空额。四十年后他弥留之际,三司使报来全国禁军已达一百四十万,岁入七成填了军费窟窿,恍然惊觉自己成了最失败的守财奴——仁宗的仁,是慢性毒药般的仁。 但老百姓确实尝到了甜头。杭州织户能用交子兑铜钱娶媳妇,应天书院寒门学子揣着"糊名誊录"的考卷赴试,就连被西夏劫掠过的小贩,也能指着官家新颁的《天圣令》说"挨鞭子总比砍头强"。仁宗的盛世,是给贩夫走卒留活路的盛世,是容得下包拯骂街、柳永填词的盛世。他或许不是雄主,却是第一个把"人"字刻进丹樨的皇帝。 历史的吊诡在于,仁宗亲手埋下的雷——三冗痼疾、岁币屈辱、土地兼并,最终炸毁了北宋江山。可当你在开封博物馆看见《清明上河图》真迹,那鳞次栉比的商铺、摩肩接踵的行人、虹桥下笑闹的船工,都在无声诉说:至少有那么四十年,蝼蚁般的苍生,真真切切活成了"人"。

0 阅读:41
古今瞭望之窗

古今瞭望之窗

站在高处,瞭望古今风云变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