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投资者在前行的路上都会遇到坎儿。张沐城2011年第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那时候的他几乎每次出手都能赚到钱,2013年他第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当时买入了马钢股份708.89万股。没想到接下来的几个月股价大跌,他不但没卖反而不断加仓,到2014年三季度总共持有3004.48万股。后来股价涨到4块多的时候他选择卖出,算下来赚了大概4441万元。同一时期他在鞍钢股份的操作也类似,2014年买入后继续加仓,最后也赚了50%左右。
后来遇到了渤海租赁。2017年底他开始买入这家公司股票,第一次买了1600万股花了9000多万,之后又陆续加仓到6600万股,前前后后总共投入2.85亿元。渤海租赁主要做飞机和集装箱租赁,客户包括航空公司和物流公司,听起来是个挺稳定的行业。
当时这家公司正准备转型,打算收购渤海信托拓展金融业务。但计划赶不上变化,2018年监管突然收紧,重点转向防范风险,收购案被迫终止,公司只能回归做飞机和集装箱租赁的老本行。市场对这个转向反应激烈,2018年7月复牌后,股价在四个交易日里跌了超过25%,从5.77元跌到4.27元,之后一直低迷,2021年甚至跌到2块多。张沐城这时候已经累计投入2.85亿,平均成本四块左右,眼看着账户浮亏过半,他既不割肉也不加仓,就这么硬扛着。
转机出现在去年九月。低空经济概念突然火了,渤海租赁跟着沾光,股价冲到新高五块一毛八,总算让他解了套。说到投资纪律,他确实有自己的一套。早年做钢铁股亏损时宁可加仓或者死扛,也坚决不割肉,这种习惯一直延续到后来。这种做法在低价股里风险其实挺大的,渤海租赁跌破两块那年,很多人都扛不住了,他却能握着6600万股不动如山。
不过投资这事儿终究得看个人。投资风格上,张沐城喜欢长期持有股票,比如沙河股份从2019年就开始持有,渤海租赁和珠海港他更是拿了五年以上。像张沐城这种死磕低价股的做法,放别人身上可能就是走钢丝,但人家用十多年时间验证了自己的逻辑。现在他手里还留着这些票,24年底又重仓了一只上海石化。只能说,市场永远在变,有人忙着追热点,有人守着冷门股等风来,说到底都是选择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






永不言弃
他的操盘模式,我跟他如出一辙,我甚至比有他更好的操盘逻辑,我马上进入全职炒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