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晚上,民国军政执法处长陆建章正喝得高兴,看守所长向他报告,监狱囚徒拥挤不堪,要怎么办才好?陆建章拿起红笔在囚犯名册上一气呵成画圈,丢给看守所长,将所圈者交执法处进行枪决! 陆建章,字朗斋,1862年生于安徽蒙城,卒年1918年。他的名字几乎成为血腥暴力的代名词,身上积累的恶名足以让任何历史人物相形见绌。从一名不起眼的武官,到在民国初期以手段狠辣著称的政治人物,陆建章的升迁之路充满了阴谋与血腥。无论是屠杀进步人士,还是贪污腐化,他都做得不遗余力。特别是在担任北京军政执法处处长期间,他用铁腕手段镇压异见,手段之残忍,堪称历史上的“屠夫”之一。 最为人所诟病的是陆建章在军政执法处的所作所为。这个直属总统府的部门,职权无边,专门处理政治异己,不仅搜捕、囚禁,甚至还可以随意处决嫌疑人。在他手中,杀戮成了日常。他以“执行命令”为名,毫不留情,甚至为了解决看守所的拥挤问题,随便挑选了几页囚犯名单,指令下属直接枪决,无需审讯。 记得有一次,烈日炎炎,气温逼近极限。看守所内闷热异常,狭窄的牢房里,囚犯们挤作一团,空气混浊难耐。这个时候,负责管理看守所的所长前来汇报,说囚徒的密集程度已经超出了所能承受的范围,既影响了看守所的正常运作,也给狱中的秩序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陆建章的反应冷得像冰。他一边端着酒杯,一边听着所长的汇报,眼中却没有一丝波动。那时,他正沉浸在自己醉意微醺的状态中,似乎根本没有打算认真思考这个问题。听完所长的叙述后,他随即伸手叫来了一个随行的办事人员,命令道:“拿来囚犯名册。” 所长在一旁看着,虽然疑惑,但也不敢多问,只是依言去取了囚犯名单。不一会儿,名册被递到了陆建章面前。此时,他并未详细阅读名单,只是随意地翻动了几页,然后拿起了红笔。在那一瞬间,陆建章的动作变得极为迅速而果断,笔尖在名单上划过,每一页似乎都没有多停留一秒。几乎是眨眼之间,他就划出了几页,名单上的名字被鲜红的标记一一圈出。“将这些人交给执法处,尽行枪决。” 所长站在一旁,依然没有完全理解陆建章的意图。他没有急于询问,而是匆忙点头,准备按照命令执行。然而,陆建章却没有再多说一句话,只是从容地举起酒杯,轻轻地抿了一口。 在陆建章的指示下,那些被圈出的囚犯很快就被带到了处决现场。在执行枪决时,许多人依然未能理解这一切的背后逻辑。只是,他们的命运已经注定。受害者的家属,甚至是一些心地善良的狱警,也只能无奈地接受这个冷酷的现实。 此后,那个看守所再也没有因为拥挤问题而向陆建章请示过。所长再也没有提出过类似的问题,因为他知道,提出任何疑问都只会让他们更加陷入无法逃脱的恶性循环。 陆建章之所以能够迅速在北洋政权内占据一席之地,还得归功于其与袁世凯的特殊关系。尽管他在早期并不显眼,但通过与袁世凯身边人的关系,特别是通过他一系列复杂的“妻妾外交”,他最终获得了重用。特别是在袁世凯为实施帝制做准备时,陆建章的政治投机更显其独特的手腕。通过宠妾的关系,他得以迅速升迁,成为陕西的都督,并在这个位置上肆意横行,开创了自己的“帝国”。 在陕西,他的暴行更是愈演愈烈。他通过大肆征税、开设妓院、贩卖鸦片等手段,彻底掠夺了地方的财富。陕西的风气因为他的到来而彻底改变,原本质朴的社会风貌被他一手摧毁。民众的疾苦日益加剧,但他依然置若罔闻,继续为自己积累财富。甚至为了使鸦片生意更为顺利,他不惜与外国商人勾结,肆意在陕西扩张鸦片市场,最终导致了社会动荡和物价飞涨。 在这一切的背后,陆建章从不曾有过真正的心安。尽管他在陕西一度占据着重要位置,但随着国家形势的变动,尤其是在袁世凯死后,陕北的局势变得极其复杂。民众的反抗和地方势力的崛起,使得他不得不面对不断逼近的敌人。当云南率先起义,陕西的反袁风潮也逐渐高涨,陆建章深知自己的位置岌岌可危。在最后一刻,他甚至选择放弃自己的一切政治权力,只为保全儿子的性命。可即便如此,他也没能逃脱失败的命运。随着他的儿子陆承武在战场上的屡次失利,陆建章被迫交出了督军的权力,迎来了他政治生涯的彻底结束。 然而,历史上最令人感到讽刺的是,陆建章最后的死亡竟然是由自己曾经的政治盟友所带来的。1918年,因得罪了段祺瑞的核心人物徐树铮,陆建章被“鸿门宴”所陷害。在一次赴宴途中,陆建章遭到埋伏,被徐树铮直接枪杀。此时,连曾经的亲密关系也无法为他保命。死后的陆建章不仅没有获得应有的荣誉,反而被迅速剥夺了所有职务和勋章,彻底被历史遗忘。
一天晚上,民国军政执法处长陆建章正喝得高兴,看守所长向他报告,监狱囚徒拥挤不堪,
麻麻赖赖
2025-04-15 14:40:38
0
阅读: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