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感觉大国很忌惮中国,一些小国家反而对中国总是挑衅? 大国忌惮中国,本质上是对秩序颠覆的本能恐惧。就像森林里的兽王突然发现有新物种在挑战食物链顶端,美国从2018年贸易战到2023年芯片封锁,本质上是在维护二战后建立的单极霸权。中国2023年GDP占全球近20%,5G基站数量是美国的20倍,这种全方位的追赶让老牌强国坐立不安。 更关键的是中国模式的颠覆性。当西方还在争论意识形态时,中国用"一带一路"在150多个国家铺设铁路港口,这种不输出价值观只做实事的方式,反而让发展中国家更愿意接受。 小国家挑衅中国,其实是刀尖上的舞蹈。菲律宾在南海闹事,背后有美国《加强防务合作协议》撑腰,2023年美菲联合巡航次数比前五年总和还多。立陶宛允许台湾设立"代表处",换来美国2亿美元军援,这种"以小博大"的游戏在国际政治中屡见不鲜。 但这些国家往往低估了中国的反制能力:2012年菲律宾在黄岩岛扣押中国渔民,结果中国海警船实现333天全年巡航;2017年韩国部署萨德,三星手机在中国市场份额从20%暴跌至0.8%。 更深层的矛盾在于话语权争夺。西方媒体将中国塑造成"债务陷阱""人权侵犯者",这种刻板印象让一些小国误以为可以随意试探底线。但他们忘了中国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拥有70多个国家的支持,2023年调解沙特伊朗复交的外交成就,正在改写国际规则。 当中国用北斗导航系统为东南亚国家提供台风预警,用亚投行资助非洲基建时,那些靠西方舆论喂养的偏见,终将在事实面前土崩瓦解。 这种大国忌惮与小国挑衅并存的局面,本质上是国际秩序转型期的阵痛。就像19世纪末英国面对美国崛起时的复杂心态,既有技术代差的焦虑,又有体系崩塌的恐惧。 但中国的独特之处在于,没有走殖民扩张老路,而是通过"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当美国在全球80多个国家驻军时,中国在吉布提建立的后勤保障基地,用医院和学校赢得当地民心。 这种"软实力"的较量,或许才是决定未来国际格局的关键。 对此,你又有怎样的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凤凰卫视资深评论员石齐平今日发文对当下中美关系做出重要判断。他指出,中国此次硬杠
【4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