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日报》:尽管关税上调,但中国卖家依然信心十足,称向美国人出售日常用品已不

吴心简影 2025-04-15 17:50:43

《华尔街日报》:尽管关税上调,但中国卖家依然信心十足,称向美国人出售日常用品已不再有意义。(以下为全文)

中国义乌——在这个中国东部出口重镇的世界最大批发市场,美国客户已不见踪影。

美国人或其代理商曾在此采购各类商品,从《汪汪队立大功》毛绒玩具、巴拿马草帽到玩具狙击步枪。著名的义乌国际商贸城拥有7.5万家商户,面积超过1000个美式足球场总和。这里以低价供应海量商品,数十年来大部分产品流向需求旺盛的美国消费者。

但随着特朗普政府近期对华加征关税(上周税率飙升至145%),这些商品对美国买家而言已无价格优势。

然而,《华尔街日报》记者走访时,商户们表示他们仍充满信心,认为可通过其他国家的订单维持生存,同时也略带困惑:美国人现在该从哪里获得闪亮的钥匙扣、棒球帽和咖啡保温杯?

对于袜子等日常用品,商家直言替代并非易事。

“他们或许能从其他国家采购,但那些国家能否像中国一样高效生产?”袜子生产商“申力”的周丽(音)表示,“中国的制造能力实在令人惊叹。”

义乌市场拥有五个庞大的区域,每个区域都设有多层建筑,其中第四区的一楼部分专营袜子。这些袜子大多产自附近一个名为诸暨的城市,中国官方媒体称其为“世界袜都”。据新华社报道,诸暨的一个街道每年生产约 250 亿双袜子,约占全球袜子产量的三分之一。

国际贸易中心贸易地图的数据显示,2023 年,中国占美国袜类进口量的 56%。

然而,袜子是一种低利润商品。制造商表示,为抵消 145%的美国关税(由进口商支付)而降低袜子价格对生产商来说并不可行。这意味着进口商需要削减自身利润,要求美国消费者支付更高价格,或者寻找其他能提供低成本袜子的国家,以保持足部温暖舒适。

批发市场的一家袜业制造商——诸暨今日视野公司,通常每年向美国出口约 50 万双袜子。该公司负责人杨爱华(音)表示,自今年关税上调后,美国市场的订单就停止了。周五她正在等待一位海外客户的回复,而特朗普关税新闻持续发酵。

她身后有一块英文标语牌,上面是一首袜子颂诗:"一双袜子,温暖如春日阳光,柔软似绵羊。脚趾的舒适感如同温柔的拥抱……每天它都陪伴着你,温暖如家。"

46 岁的杨爱华介绍,今日视野的袜子由诸暨工厂的两百多名工人生产,每双定价约 25 美分或略高。其中约 30%销往美国,其余销往中国和其他海外市场。杨表示,在美国市场最受欢迎的是纯色、100%棉质的简约款式。

要让袜子抵达美国消费者的脚下,需经历多个环节。如今今日视野收到客户(通常是贸易商)的订单后,需花费 7 到 10 天生产所订购的袜子。随后产品通过海运发出,耗时约一个月,之后便在美国各大零售商及线上平台销售,杨先生介绍道。

其他国家,尤其是巴基斯坦、洪都拉斯和萨尔瓦多,也大量生产袜子,若来自中国的大额订单中断,这些国家或许能填补部分空缺。

但中国凭借熟练工人大军支撑的价格和速度优势难以被超越。美国消费者若转向其他国家采购,可能需支付更高费用,且若突然将数百万双袜子的订单转移至他处,或将面临产能限制。

美国有可能让步或降低关税。上周五晚间发布的新指南显示,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存储芯片等电子产品将被排除在特朗普所谓的"对等关税"之外。

中国卖家也可能同意给美国买家一些折扣,以保持商品流通。不过,眼下袜子卖家表示,为了继续向美国销售,他们无法再大幅降价。

义乌另一家袜子批发商"大脚掌"的销售员王春燕(音)表示,其工厂约三分之一的收入依赖美国市场。她说,原本或许还能应对 20%的对华商品关税,但如今超过 100%的税率根本无以为继。

"这种关税水平下根本接不了美国订单",她说道。

位于诸暨的“申力”摊位负责人周女士表示,她的公司每月生产约 120 万双袜子。这是一家家族企业,按中国标准规模较小,员工约 20 人。

周女士称,在美国订单近期突然枯竭前,沈力每三四个月会向美国发货约 20 万双袜子。除了纯棉袜,其美国买家通常偏爱印花袜。她指着挂满样品袜的展位墙面介绍,上面有啤酒杯、猕猴桃、圣诞老人胡子和 TikTok 标志等设计图案。

"“我们只是个小厂,比不上那些大企业。想象下整个义乌的产量——这意味着该地区的经济实力和生产规模确实惊人。”她说道。"

周女士表示,对美国订单消失的影响相对有限,因为申力仅 10%的总营收依赖美国市场。她称自己的工厂虽小但抗压能力强,许多类似中国企业都能在特朗普关税政策下坚持运营。

“全国范围内不可能不受到任何影响,”她说。

但她强调了中国制造商的韧性,因为美国人正在寻找其他选择。“我们不依赖他们。我们依靠的是自己,”她说。

全球高度关注中国应对美关税霸凌 特朗普关税横跳有多颠

热点脉络

0 阅读:3
吴心简影

吴心简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