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4年,22岁的蔡锷迎娶29岁的刘长姑,可是等花轿到了门口,新娘却坚持不肯出

平南 2025-04-15 19:12:37

1904年,22岁的蔡锷迎娶29岁的刘长姑,可是等花轿到了门口,新娘却坚持不肯出嫁,蔡锷被弄得下不来台,突然,就有一个姑娘站了出来,她说:“我嫁!”婚后7年,蔡锷成为了省长;婚后11年,更成为了护国军第一军总司令。

1904年深秋的湖南邵阳,一顶花轿停在刘家大宅门前,迎亲队伍吹吹打打好不热闹。

22岁的新郎蔡锷骑在马上,眉宇间既有读书人的儒雅又带着军人特有的硬朗,谁也没想到,这场本该顺顺当当的婚礼,竟在最后关头出了大岔子。

要说这段姻缘,得从18年前说起,那年刚满4岁的蔡锷跟着卖豆腐的父亲走街串巷,正巧遇见当地望族刘辉阁。

刘老爷可不简单,祖上当过官,自己又做买卖发了家,偏偏最爱资助有出息的读书人,小蔡锷生得眉清目秀,开口就能背《三字经》,刘老爷当场拍板要资助这孩子读书,还把自己侄女刘长姑许给了他。

那年刘长姑11岁,比蔡锷整整大了7岁,按老辈人的说法这叫"女大三抱金砖",可谁也没料到这桩娃娃亲会闹出后来的风波。

不过,得了刘家资助的蔡锷果真是个读书的料,12岁考中秀才,15岁进长沙时务学堂,17岁就拿到官费留学的名额去了日本。

要说这刘老爷眼光毒辣,蔡锷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读书时,和蒋百里、张孝准并称"中国士官三杰",回国后各省督军抢着要这个青年才俊,眼看女婿这般出息,刘家上上下下都盼着赶紧把婚事办了。

可准新娘刘长姑不乐意了,已经29岁的她在当年绝对算得上"老姑娘",自打定亲起,街坊邻居总说她命好,将来要当官太太。

没曾想这些话听在刘大小姐耳朵里,倒成了讽刺,仿佛她这辈子就指着男人过活似的。

更让她恼火的是,这些年蔡家依旧清贫,父亲却不断往蔡家送钱,连蔡锷留洋的盘缠都是刘家出的,眼瞅着成亲日子定在十月初八,刘长姑把绣着鸳鸯的红盖头往地上一摔:"要嫁你们嫁!"

花轿临门这日,刘家乱成了一锅粥,刘老爷急得直跺脚,刘夫人抱着女儿哭天抢地,院里帮忙的亲戚面面相觑。

外头鞭炮声越响,屋里刘长姑越是铁了心,攥着剪子抵在喉咙口,就在这节骨眼上,堂屋角落里站出个穿青布衫的姑娘,怯生生说了句:"我替姐姐嫁吧。"

说话的正是刘家远房堂妹刘森英,打小父母双亡寄养在刘家,平日里总低眉顺眼帮着做针线活,谁也没想到这个19岁的姑娘敢在这时候出头。

蔡锷骑着高头大马等在门外,听见院里动静不对正要询问,就见管家慌慌张张跑出来耳语。新姑爷到底是见过大场面的,略一沉吟便点头应了,花轿抬着换了嫁衣的刘森英往蔡家去时,看热闹的乡邻还在议论:"到底是读书人,度量就是大。"

要说这刘森英真是个贤内助,过门后侍奉公婆尽心尽力,把蔡家打理得井井有条,蔡锷看她做事麻利又识文断字,特意给她改名叫"刘侠贞",取的是"侠义忠贞"的意思。

小两口虽不像戏文里那般恩爱缠绵,倒也相敬如宾,婚后第二年,刘侠贞就生了个大胖闺女,乐得蔡老太太逢人就夸媳妇有福相。

蔡锷在官场上倒是风生水起,1911年武昌起义枪声一响,他在云南带着新军响应,30岁就当上云南都督。

护国战争打响后,他亲率大军入川,硬是把袁世凯的北洋军打得节节败退,要说这男人在外头打仗,家里头刘侠贞也没闲着,带着婆婆女儿东躲西藏避开追兵,有次为给前线送情报,裹着小脚走了30里山路。

可惜天妒英才,蔡锷34岁就病死在日本,灵柩运回长沙那天,岳麓山上乌压压跪满了百姓。

刘侠贞披麻戴孝走在送葬队伍最前头,怀里抱着才5岁的小女儿,有人看见她偷偷抹眼泪,可脊梁骨始终挺得笔直。

倒是那位宁死不嫁的刘长姑,听说后来嫁了个土财主,守着几亩薄田过日子,有年腊月赶集碰见刘侠贞,远远望见人家虽穿着素衣,通身气派到底不同往日,臊得她扭头钻进了巷子。

要说这世事难料,当年刘老爷资助穷小子,原想着给女儿找个依靠,谁承想造化弄人,倒是那个不起眼的堂妹,硬是把别人眼里的烂牌打出了王炸。

如今岳麓山上的蔡锷墓前,总有人摆着新鲜的白菊,都说蔡将军娶了个好媳妇,生前死后都守着这份忠贞。

对此你怎么看呢?

信息来源:(为四万万同胞争人格——打响护国第一枪的蔡锷 .湖南日报)

0 阅读:130

猜你喜欢

平南

平南

人笑比庭中树,一日秋风一日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