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年,张闻天想回北京但被毛主席拒绝,无奈之下,张闻天夫妇只好定居无锡。 (参考

醉卧桃花林间 2025-04-16 08:35:10

74年,张闻天想回北京但被毛主席拒绝,无奈之下,张闻天夫妇只好定居无锡。 (参考资料:凤凰新闻——张闻天晚年时期要求回北京居住治病 毛泽东做出这种决定) 1973年国家发生了一件大事,中央召开了十大。这次会议之所以意义重大,是因为它的召开向社会传递了一个新的信号。会议上,不少曾经被错误批判、调离岗位的老同志,重新出场,被选为了中央委员。 这个消息传到了张闻天的耳朵里,他觉得自己的事可能有希望了,于是非常主动地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这封信是他与夫人刘英一起写的,在之前的社会运动中,张闻天因为直言敢说被错判为了右派,背负了非常大的冤屈。 这次会议后,他认为是国家要给他们老同志正名的一个积极信号,因为他没有被邀请参会,所以只能主动向主席表明心迹,希望能尽快回归正常生活。那时候张闻天被迫离开了北京,他非常渴望抓住这次机会,重新回到阔别已久的首都。 毛主席收到信后沉思了很久,考虑到张闻天的具体情况,他提笔回了一封信。他告诉张闻天,非常理解他的心情,可以先在住地恢复组织生活,回京的事以后再说。 后来周总理也得知了这件事,他也非常牵挂张闻天等老同志的情况,于是在1974年的时候,他给肇庆市政府通了个气,让他们将张闻天夫妇接纳入市委办共室党小组。这标志着,他们夫妇正式恢复了党员的身份,可以公开参加组织活动了。 这件事让张闻天非常高兴,后来他又按捺不住,给毛主席寄去了一封信。因为那时他已经是70多岁的老人了,身体各方面毛病都很多。他请主席批准自己回到北京,这样可以得到更好的治疗。 在信中,张闻天非常诚恳地说,我现在眼睛患上了白内障,看东西不清楚,脑子也很迟钝,希望能在眼瞎昏聩之前再回首都,亲眼看看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其实这个时候,毛主席也深受白内障之苦,几乎已经是半盲了,对于张闻天的情况他感同身受。因为他不能自己写东西,听工作人员读完信的内容后,他告诉工作人员,给闻天回信,他的情况我深表同情,但现在回北京不是时候,可以另外安排一个地方。 在主席的批准下,1975年,张闻天夫妇终于能够离开肇庆了。之前他们受到批判,被发配到肇庆不许离开,在这里已经整整住了6年。现在,他们被允许搬到无锡,这里虽然比不上北京的繁华,但对于张闻天来说已经非常知足了。 张闻天本来就是出生于江苏,回到这里,也相当于回到了老家。对于这位垂暮之年的老人来说,毕生夙愿也算是达成了。落叶归根的张闻天,在新居住了309天,然后就溘然长逝。 张闻天是富农家庭出身,后来接受的也是新式教育,很早就能熟练地使用英语和人交流。后来他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是民主运动的积极分子。因为文笔过硬,还成为了当时很多进步刊物的常驻嘉宾。 张闻天先后到日本和美国留过学,有一颗热爱文学的心。那时他就开始大量阅读国外的相关文献,向国内输入了很多优秀的世界名著,为国际文化交流做出了不少的贡献。 回国后他当了一段时间的老师,一边给学生讲授文学知识,一面宣传各种进步思想,他的文艺理论和社会事实紧密连接在一起,所以他对共产党格外亲近。 后来,他被选为代表前往莫斯科大学学习,正是在那里,他给自己改了一个非常出名的化名“洛甫”。毕业后他因出色的理论素养留在了学校,负责列宁主义的相关研究。他和王稼祥等人也成为了名噪一时的红色理论“四大教授”。 1931年,国内局势突变,张闻天接到命令立刻归国。他匆忙结束了5年的苏联生活,启程返回了国内。在上海他们找到了接头人,安排好了接下来的一系列工作。 晚上的时候,博古还专门来看望了他,因为博古也是留苏学生,和他还是校友。见面后大家都非常激动,促膝长谈直到深夜。 没多久,上海的形式变得越发严峻,一位高级干部被敌人逮捕并杀害,他的位置给了王明。鉴于局势太过恶劣,王明找了个由头去了苏联。先后失去了几名重要领导,后起之秀张闻天顺理成章地进入了中央核心圈。 在后来的斗争中,张闻天的革命热忱始终未曾减退,在决定党生死存亡的遵义会议中,也是他主动站在了毛泽东这边,极力扭转了左的错误。 张闻天的一生,波峰低谷都经历过,但他始终不改初心,是一位坚定的战士。他为革命做出的贡献,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0 阅读:82
醉卧桃花林间

醉卧桃花林间

感谢关注,期待与您分享更多好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