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李克农在北京遇到粟裕,着急地向粟裕问道自己的儿子李伦干什么去了,孩子

熹然说历史 2025-04-17 09:56:51

1949年,李克农在北京遇到粟裕,着急地向粟裕问道自己的儿子李伦干什么去了,孩子还在不在了,他已经好几个月没有给家里人联系了。 1950年的一天,北京某处,一位头发已花白的将军紧紧抓住了面前的同僚。"你要给我说实话,那孩子还在不在,怎么好几个月都没有来过信了?"李克农语气急切,眼中满是焦虑。面对他的急切询问,粟裕将军显得十分惊讶,他完全不知道李伦的情况,但承诺会立即调查此事。 李克农还特意强调,如果李伦真的牺牲了,叫他千万别骗自己。这不是普通父亲对孩子的牵挂,这是一位长期在秘密战线奋斗的将领,对久未联系的战士儿子的担忧。 那是在1926年,那时的李克农刚刚加入共产党。1929年,他成功打入国民党特务机构——上海无线电管理局,从此半生都在"敌人"心尖上战斗。很快,他与胡底、钱壮飞一起成为了"龙潭三杰",为党的地下工作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周恩来曾动情地表示:"如果没有龙潭三杰,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将被改写。"这话并非溢美之词。单以1930年10月国民党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一次"围剿"为例,我军之所以能以4万余兵力对敌10万大军并取得胜利,最关键的原因就是敌军的战略部署、兵力安排及攻击时间、方向,早已被李克农悉知并传送至党中央。 与李克农辉煌的革命生涯相比,他的家庭生活却充满了遗憾。他一共有5个儿女,但除了小儿子李伦,其他四个孩子结婚时,他都没能出席。而这位最小的儿子,就是让他在1950年如此牵挂的李伦将军。 李伦,1927年10月出生,被戏称为"胎中勇士"。这个绰号来源于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1927年4月,国民党右派在芜湖发动反革命事变,悬赏5万大洋通缉李克农。当时身怀六甲的赵瑛冒着大雨赶到江边,渡江过河,在泥泞的乡间小道上疾行了4公里,及时将敌人即将袭击的消息通知到了李克农一行人,避免了一场灾祸。而当时的李伦,就在母亲的肚子里,随母亲经历了这一惊险的旅程。 在延安时期,毛泽东曾做东请李克农一家吃饭。席间,毛主席问李伦的姐姐李冰,知不知道自己父亲是干什么的?当李冰准确说出李克农的职务后,毛主席却大笑着说:"错了!错了!你爸爸是个大特务。不过他是我们共产党的特务!"这件事让李伦兄妹印象深刻,他们这才真正认识到父亲的特殊身份。 粟裕从北京回到华东后,立即调查了李伦的情况。当得知李伦不仅安然无恙,还在前线立下赫赫战功时,粟裕松了一口气。他随即让李伦的上司特纵司令陈锐霆批评他为什么不给家里写信。李伦得知父亲如此担忧,连忙给父母写了信,那封父母回信他一直珍藏,成为父子情深的见证。 1947年初,一个决定改变了李伦的军旅生涯。当时,他在张家口铁路局工作,听说陈毅的华东野战军缴获了不少榴弹炮后,便孤身一人,步行千里,投奔华东野战军。这一壮举令陈毅为之动容,拍着他的肩膀说:"好,不愧是李克农的儿子,有决心,不远千里来投军。既然来了就别走了,我们正缺炮兵干部。" 就这样,李伦留在华野担任了榴弹炮团一营副营长、营长,随军参加了攻打济南、陈官庄、碾庄等战役。1949年春,渡江战役打响,李伦所在的炮营配属第二十军。一天上午10点,两艘军舰突然向我方驶来,情况危急。李伦来不及请示上级,当机立断下令开火,七十多发炮弹连发,命中二十多枚。后来查明,这两艘军舰是英国"伦敦"号巡洋舰和"黑天鹅"号护卫舰,被我军击伤后灰溜溜地离开了渡江区域。 李伦的军旅生涯其实从很小就开始了。1938年底,他随父亲来到八路军驻桂林办事处,当时年仅12岁的他被安排当了勤务员。在那里,他结识了许多重要人物,其中就包括胡志明。胡志明不仅教他识字,还教他唱《八路军军歌》和《新四军军歌》。 在桂林期间,李伦还有个有趣的绰号——"小日本"。这个绰号源于一次他四处"入侵"别人房间的行为,被叶剑英摸着头调侃:"这孩子,到处入侵,简直是个小日本。"此后,这个绰号就跟着他了。胡志明知道后觉得这绰号不好,建议他发个声明废止。结果这个声明反而让更多人知道了这个绰号,连重庆的八路军办事处都知道了。 新中国成立的第三年,1951年年中,李克农从苏联工作回国,准备赴朝主持板门店谈判。在短暂的北京停留期间,赵瑛提议趁丈夫和儿子都在家时,把李伦的婚事办了。婚礼上,看着小儿子即将成家立业,李克农不禁泪湿双眼。他回想起多年来为了革命工作,经常忽视家人和子女的成长,深感自己不是个称职的父亲。 这场婚礼后不久,李伦参与了抗美援朝战争前方军事物资运输工作。此后,他在军事交通系统一干就是四十年。1988年,李伦被授予中将军衔,成就了父子将军的佳话。而在33年前,他的父亲李克农已被授予上将军衔,并在26年前因意外离世。

0 阅读:54

猜你喜欢

熹然说历史

熹然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