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张祖谅准备去朝鲜,重新担任60军军长,毛主席对他说:“你先把牙补上,到了朝鲜,说话声音大一点,动员部队打翻身仗!”
1951年5月,60军180师遭到毁灭性打击。
远在四川担任川西军区司令员的张祖谅听到这个消息时,顿时坐不住了,因为他是60军的上一任军长。
60军的前身是晋冀鲁豫军区第8纵队,于1949年5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0军,张祖谅先是担任副军长兼参谋长,不久,张祖谅升任60军军长。
1951年初,60军奉命作为第二批入朝部队时,张祖谅正准备带着这支部队入朝作战,但组织上考虑到张祖谅患有严重的胃病,而且川西军区刚成立不久,剿匪、建设等任务比较严峻,就让张祖谅留下来担任川西军区司令员,让韦杰带着60军进入朝鲜作战。
自从1951年3月,60军入朝以来,张祖谅就一直在关注60军在朝鲜战场上的表现,希望战士们可以把60军的威名打出来,让敌人看看他们的厉害。
1951年4月,60军入朝不到一个月时间,就在4天内打退了敌人7次大规模进攻,击毙了不少敌人。
张祖谅看到这份战报时,也是高兴得合不拢嘴,没想到短短一个月后,60军180师遭到毁灭性打击,这是志愿军进入朝鲜以来,损失最大的一次战役。
一时间,60军成了众矢之的,甚至有人提出撤销180师的编制。张祖谅知道后,心里很不是滋味,因为这支部队可是他从太岳军区一手带出来的,攻运城、破临汾、战晋中、取太原,从山西打到西北,又从西北打到西南,可以说是战功赫赫,威名远扬。
没想到现在这支部队打了这么一个大败仗,甚至连编制都可能被撤销,这让张祖谅如何能接受?
张祖谅很想了解相关情况,不过当时张祖谅在川西军区忙得抽不开身,所以就没有办法去朝鲜。
1952年7月,西南军区准备派一个参观学习团赴朝学习,张祖谅知道后,第一时间请求加入这个学习团。
张祖谅如愿以偿来到了朝鲜,在朝鲜,张祖谅见了志愿军副司令员陈赓以及3兵团代司令员王近山。
陈赓、王近山都是张祖谅的老领导了,他们也知道张祖谅的来意,陈赓把相关的通报拿给张祖谅看,看到通报上面的对敌估计不足、战术运用错误、指挥失策之类的字眼时,张祖谅的心里仿佛在滴血。
沉默了许久后,张祖谅突然抬头,对陈赓说:“我要重返60军,率领60军打一个翻身仗!”
“好,好啊!”陈赓知道张祖谅的本事,他早就想让张祖谅重掌60军了,但张祖谅的身体被胃病折磨得虚弱不堪,陈赓担心他的身体吃不消,这才一直没有提出来。随后,陈赓就向中央军委报告这件事情。
毛主席听说张祖谅要重掌60军,也很高兴,立即批准了。张祖谅迫不及待地动身前往朝鲜,临走前,他的妻子和川西军区的领导担心他的身体吃不消,建议他把胃病治好再走,但急于带着60军打翻身仗的张祖谅只想早一点到朝鲜,说什么也不肯留下来治病。
张祖谅入朝前,毛主席还亲自见了他,看到张祖谅一颗掉了还没有补上的牙齿,毛主席开玩笑道:“我看180师北大荒不用去了,番号不用改了,你晚去几天,到协和医院把牙齿补上。到了朝鲜,拉大嗓门,说话声音大一点,动员部队打翻身仗。”
张祖谅抵达60军军部时,已经是1952年10月下旬。
这时候,60军正接替68军担任文登里和汉江一线的防御任务,敌人听说阻击他们的是60军,都有些轻视,经常在志愿军阵地面前发起挑衅。
60军的指战员见敌人如此猖狂,气得不行,恨不得直接冲上去和敌人拼命,张祖谅很想早一点带着60军打一个翻身仗,但他也知道不能意气用事。
张祖谅提出,积小胜为大胜,他组织部队开展冷枪冷炮运动,一个多月时间,60军击毙了3115名敌人。
这样,敌人再也不敢小觑60军了。
随后,张祖谅多次组织小分队,主动出击,深入敌后搞破坏,这些小分队十分灵活,总是趁着夜色发起突然袭击,敌人根本反应不过来,小分队不仅击毙了不少敌人,有时候还炸掉了敌人的弹药库。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联合司令部为此还专门发报表扬了60军。
1953年6月,张祖谅大胆用兵,他让3个团几千人的兵力潜伏在敌人阵地前沿的草丛和灌木丛里,潜伏了20多个小时,最终只用了不到70分钟,就全歼了韩军第5师27团大部,创造了一次战斗歼敌1个团大部的阵地战记录,也改变了兄弟部队对60军的看法。
夏季反击战结束后,许世友拍了拍张祖谅的肩膀,称赞道:“张军长很有魄力啊,把几千人潜伏在敌人鼻子底下,出其不意,打了一个漂亮的歼灭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