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8年,朱元璋病入膏肓,虚弱地躺在龙床上。这时有小女孩跑了进来,蹲在床边,老朱摸了摸她的头,问旁边的张美人:“爱妃,咱这病会好吗?” 1398年的朱元璋,已经70岁了。这位明朝开国皇帝,从小苦出身,讨过饭,当过和尚,后来投军打天下,硬是把元朝掀翻,建了大明。年轻时他是铁打的身子,可到晚年,岁数大了,身体扛不住了。史书里没明说他得了啥病,但从他那几年折腾的劲头看,估计是积劳成疾,心力交瘁。洪武后期,他接连丧子,尤其是太子朱标死了,对他打击太大。加上他疑心重,老觉得有人要谋反,天天盯着朝臣杀,精神也崩得紧。到了1398年夏天,他基本卧床不起,病得连朝政都管不了了。 那跑进来的小女孩,不是随便谁家的娃,她是朱元璋的小女儿,宝庆公主。1395年生的,算下来这年才3岁。她妈是张美人,一个不太起眼的后宫女子。朱元璋68岁才有了这个闺女,岁数差得跟爷孙似的。史料里宝庆公主的事儿不多,但她出生时老朱挺高兴,直接封她公主,可见这份疼爱不一般。后宫里孩子多,能让朱元璋这么上心的不多,宝庆算是晚年给他添了点安慰。 张美人这人,历史上没啥大名气。她不是那种倾国倾城的妃子,入宫也晚,1395年给朱元璋生了宝庆公主,才有点地位。不过她运气不错,生了个闺女得了老朱欢心,但也没到大红大紫的地步。朱元璋后宫里妃子不少,争宠的戏码天天上演,张美人能带着宝庆平平淡淡过日子,估计也是聪明,知道低调保命。1398年这时候,她陪在朱元璋身边,估计心里也慌,毕竟皇帝病成这样,谁知道接下来会咋样。 朱元璋问张美人“咱这病会好吗”,这话听着简单,其实挺沉重。他不是真指望张美人能治病,更多是想听个安慰。这老头一辈子硬气,打江山杀功臣,眼都不眨,可到这会儿,面对死神,他也怕了。史书里说他晚年多疑,怕自己走了江山不稳,怕后宫乱政,连妃子殉葬的主意都定了。可对着宝庆和张美人,他又狠不下心。问这话,可能是想从她们身上找点活下去的念想,也可能是想试试张美人的心思,看她敢不敢说实话。 这话问出来,张美人估计吓得不轻。说“好不了”,怕老朱发脾气觉得自己咒他;说“会好”,又怕显得敷衍,回头被扣个欺君的帽子。朱元璋这人,心眼多,问话没准就是在试探。她没啥政治后台,平时靠着宝庆才有点地位,这时候哪敢乱说话。史书没记她咋答,但从后面的事儿看,朱元璋临死前特意留了她一条命,说明她没说错话,至少没惹毛他。这也看出老朱晚年的矛盾:一边定规矩让妃子殉葬,一边又舍不得宝庆没妈。 朱元璋死前下了旨,所有妃子随他入陵,这在明朝不算稀奇,他怕后宫干政,宁可狠一把。可他又单独留了张美人,让她照顾宝庆,还叮嘱接班的朱允炆善待这个妹妹。这事儿挺意外,说明宝庆在他心里分量不轻。70岁的人了,临走还惦记3岁的小闺女,硬汉子也有软肋。他没给宝庆啥大富贵,但保了她娘俩平安,算是个老父亲最后的温柔。 朱元璋1398年夏天死了,皇太孙朱允炆继位,就是建文帝。他听爷爷的话,对宝庆挺好,把她交给吕太后照顾。那几年宝庆年纪小,估计也没啥风浪,日子过得安稳。可朱允炆当皇帝没多久,1402年就被他四叔朱棣掀了台。靖难之役打得乱七八糟,朱棣进了南京,做了明成祖。宝庆那会儿才8岁,换了个新靠山。 朱棣这人,杀伐果断,可对宝庆这小侄女倒挺上心。他没把她当威胁,反而当妹妹疼,交给徐皇后养着。朱棣在位时,宝庆慢慢长大,1413年18岁,他给她挑了个老公,叫赵辉。这家伙是金川门千户,家世不错,人也靠谱,朱棣还让太子朱高炽亲自操办婚礼,排场不小。宝庆算是得了朱棣不少照顾,日子比一般公主舒坦。 宝庆嫁给赵辉后,日子过得还行,没啥大起伏。史书没提她生了几个孩子,但她命不长,1433年病死了,才39岁。她赶上了朱元璋、朱允炆、朱棣、朱高炽、朱瞻基五朝,算得上命硬。从小丫头到公主,再到驸马夫人,她没卷进啥大乱子,靠着几代皇帝的疼爱,活得还算太平。39岁走,也不算太惨,搁那年代,女人能活这样就不错了。 赵辉这家伙,宝庆死后就变了样。他仗着驸马身份,日子过得糜烂,纳了一堆妾,搞些奇葩习惯。比如爱吃粪便里的芝麻粒,还喝女人的经血,说是养生长寿。旁人看着恶心,可没人敢管他。他命长得离谱,活到90岁,1476年才死,熬过了八朝。这人算不上啥正面角色,宝庆嫁他算不上福气,但好歹早走一步,没受他后期那些糟心事牵连。 朱元璋这辈子,冷酷的时候多,杀功臣、定殉葬,眼都不眨。可对着宝庆,他留了点人情味。问张美人那句话,既是病中的软弱,也是对小闺女的挂念。宝庆没啥惊天动地的事迹,可她串起了几代皇帝的心思,从朱元璋到朱瞻基,都没亏待她。这段故事没啥大阴谋,就是个老皇帝临死前的念想,和一个小女孩无意中带来的温暖。
1380年,70岁的宋濂被锦衣卫抓捕入狱。太子朱标跪着求朱元璋,痛哭道:“父皇,
【4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