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版的鲁滨孙!1942年,一艘英国商船被德国潜艇击沉后,船的人员大部分遇难,而一名中国水手靠生吃鱼肉,喝鸟血撑了133天,大西洋上的过往轮船见他是中国人竟然都不救他。 1942年11月23日,大西洋上空阴云密布,21岁的海南青年潘濂站在英国货轮"贝洛蒙号"的甲板上,凝视着远方,作为船上唯一的中国船员,他担任二级炊事员,每天忙碌在厨房里。 突然一声巨响撕裂了宁静,德国U-172潜艇发射的鱼雷击中了货轮,潘濂本能地抓起救生衣,跳入冰冷的海水中,在混乱中他抓住了一个漂浮的木板,勉强维持着生命。 就在潘濂以为自己将成为大海的祭品时,奇迹出现了,一艘无人的"卡莱"型救生筏飘到了他身边,这个八英尺长的木筏成为了他生存的希望,筏上有140升淡水、干粮和信号弹等物资,还有四根支撑遮阳布的高杆。 接下来的日子,潘濂开始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存之战,他用帆布收集雨水,喝海鸟的血补充水分,为了捕鱼他拆解手电筒,用弹簧制作鱼钩,每一天他都用绳子打结记录时间,仿佛在和命运赛跑。 然而,大海的考验远未结束,潘濂经历了至少8次大风暴,每次都像是与死神擦肩而过,他的身体开始出现各种问题,肠胃疾病、发烧、呕吐,皮肤上长满了脓疮,作为一个烟民,无法抽烟的痛苦更是雪上加霜。 为了保持清醒,潘濂想出了一个惊人的办法,用救生筏上的钉子刺激自己,这种自虐般的行为,成为了他对抗绝望的武器,在漫长的夜晚,他学会了辨识星象,用天空来判断方向,这份智慧让他在茫茫大海中找到了一丝希望。 然而,人性的冷漠给了潘濂最沉重的打击,有一天一艘货轮发现了他,正当他以为获救在望时,船上的人看到他是亚洲面孔,竟大喊"别救"扬长而去,这一刻潘濂感受到的不仅是生理上的饥渴,更是心灵上的绝望。 但命运终究眷顾了这个坚强的年轻人,在漂流的第133天,三名巴西渔民发现了奄奄一息的潘濂,当时他的身体只剩下了90磅重,已经濒临死亡,这个奇迹般的生还创造了海上漂流的世界纪录。 获救后,潘濂的故事轰动一时,英国国王乔治六世亲自授予他大英帝国勋章,美国大兵称他为"中国鲁滨逊",他的经历被编入美国特种作战生存指南和英国皇家海军的训练教材,成为了求生的典范。 战后潘濂选择留在美国,在纽约开起了出租车,也许是大海给他留下了太多阴影,他选择了陆地上平凡而安稳的生活,1991年潘濂在纽约去世,结束了他传奇的一生。 信源:南海网(“海南鲁滨逊”传奇:海上漂流133天获救生还)
中国版的鲁滨孙!1942年,一艘英国商船被德国潜艇击沉后,船的人员大部分遇难,而
戴梦维苏苏
2025-04-18 14:25:52
0
阅读: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