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会错把知识当做智慧,其实,智慧和知识相差甚远。智慧源自对内部的探求,是一种

浮生归来超少年 2025-04-18 17:26:09
很多人会错把知识当做智慧,其实,智慧和知识相差甚远。智慧源自对内部的探求,是一种自我了解;而知识则是仰赖于外在,你即便研读了世界上所有的书籍,得到的也只是书中的知识,而非智慧。智慧是一件玄妙的东西,它没有栖身之所。想要获得智慧,就不要依附于任何外力,别去管那些科学家、哲学家的结论,而是向内探求,了解自己心智运作的过程,在自己的内在发现智慧。 古希腊的哲学家们一再强调知识与智慧的区别:知识是人类对有限认识的理解与掌握,智慧是一种悟,是对无限和永恒的理解和推论。因此,博学家与智者是两种不同类型的人,智者掌握的知识不一定胜过博学家,但智者对世界的理解一定深刻得多。两者比较就如一个知识女性和一个聪慧女性的比较,后者令人心仪的不是其掌握知识的多少而在于其灵性。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差别,根源在于知识是有限的,再博学在无限的知识面前也会黯然失色;而智慧是富有创造性的,不被有限所困,面对无限反而显得生机勃勃。 学校传授人们有关行为、宇宙、科学和各种技术的知识和技能,但是这些教育机构很少教育学生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个优秀的人。比如,一个在讲台上或实验室里夸夸其谈的专家,并不一定懂得一些生活常识。积累知识并不能通向智慧。因为智慧无法在书中或任何知识中获得,也无法加以累积、背诵、储存。知识永远不能解决人类的问题,理解这一点就是智慧。 人们一直活在一个知识的传统中,去重复前人留下的经验和理论,并把这些经验和理论统称为知识,这些知识都是过去的积累,是已经死去的东西,只是用文字或其他形式保留下来的尸体而已。可是人们却把这样的知识奉为权威,当做神一样去崇拜和敬畏。机械的教育体制使心陷入陈规,陷入一种狭隘的生活方式,误导人们把考试和学位当做衡量智慧的标准,从而培养了一种逃避人生重大问题的心智。有知识不一定有智慧,知识只有转化为智慧,才能显示其真正的价值,否则便只能成为身心发展的沉重负担。也只有在智慧的引导下,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心智活动。但需要注意的是,对智慧的理解必须超越逻辑思维和传统理性主义的狭隘智慧观,认识到非逻辑的直觉、想象、灵感的重要性,树立全方位、多层次的智慧观,才能真正拥有智慧。 无知的人并不是没有知识的人,而是不了解自己的人。如果一个人仅仅依赖书本上的知识、权威的经验来获得对事物的了解,那么无疑,这样的人是愚蠢的。所以说,教育的真正目的并不是获取所谓的知识和经验,而是了解自己。 别把学习理解成呆板地研读书本知识,生活的角角落落都有我们能从中领悟到道理的人和事物,真正的学习没有特定的老师、教室或者书本,而是通过真切地生活学习。生活本身就是我们的老师,我们处在不停歇地学习中,一株小草、一只飞鸟、一种声响、一座高山;有钱人的叹息、贫穷者的奔波……这一切的一切给予你的教导远比书本知识实用。
0 阅读:0
浮生归来超少年

浮生归来超少年

灵性顾问、能量教练,以一颗素心挥洒旷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