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末,解放军战士俘,弄到了三张飞机票。这架飞机,是最后一架离开成都的飞机

菖蒲繁花居 2025-04-18 18:18:18

1948年末,解放军战士俘,弄到了三张飞机票。这架飞机,是最后一架离开成都的飞机。后来,齐白石和徐悲鸿,都给张大千写劝返信,可是张大千却无动于衷,反而开始了环球旅行…… 1949年的中国,乱成了一锅粥。国共内战打得不可开交,成都也逃不过这场动荡。张大千,这位画坛巨匠,眼看着局势越来越糟,家里攒下的财富也保不住了。他不是没想过留下来,毕竟成都那是他的根,住了那么多年,谁舍得轻易撒手啊。可现实不等人,国民党败退,飞机票比金子还金贵,他咬咬牙,散尽家财,换来了三张票——一张给自己,两张给家人。那架飞机,是最后一班飞出成都的,再不走,就真没机会了。 有人可能会问,他为啥不听劝呢?齐白石和徐悲鸿,那都是当时画坛的泰斗级人物,俩人联手写信劝他别跑,回来一块儿扛过去。可张大千这人,骨子里有股倔劲儿。他不是不知道国内的艺术圈需要他,可他更清楚,乱世里保命要紧,艺术得有命才能搞。他瞅准了机会,带着家人上了飞机,头也不回地走了。 飞机飞出去以后,他没直接停下来,而是开始了环球旅行。这可不是啥浪漫的环球度假,而是实打实的漂泊。他先到了香港,然后辗转去了印度、南美、欧洲,最后在美国落了脚。这一路,他不是光顾着跑路,还一直在画画,把中国的泼墨泼彩带到了全世界。有人说他这是逃跑,可也有人觉得,他这是把中国艺术的火种传了出去。 说到他的艺术,张大千可不是只会描几笔花鸟的画家。他早年学过传统工笔,后来又琢磨出了泼墨泼彩的路子,连毕加索都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他在国外那些年,画了不少作品,还开了画展,赚了名声,也赚了钱。可这背后,他付出的代价也不小。家财散尽,离乡背井,身边的朋友劝不动,自己心里估计也有过挣扎。 1949年的决定,对张大千来说是个分水岭。留在成都,他可能会跟齐白石他们一样,熬过乱世,继续在国内画坛发光。可他选了另一条路,走出去,看更大的世界。这选择对不对?不好说。有人觉得他不够爱国,跑得太干脆;也有人觉得,他要是不走,哪有后来那些惊艳世界的画作啊? 再说说那三张飞机票的事儿。当时成都的局势有多乱呢?国民党撤退的时候,飞机场挤满了人,想跑的都盯着那几架飞机。张大千能弄到票,靠的可不光是钱,还有人脉。他在四川混了那么多年,跟上层人物多少有点交情,不然哪轮得到他上那最后一班飞机啊。这事儿听起来有点玄乎,但仔细想想,那年头谁没点门路,能活着离开就不错了。 离开成都后,张大千的日子也不是一帆风顺。到了香港,他得重新开始,靠卖画吃饭。印度那几年,他研究敦煌壁画,差点把自己累瞎了眼。后来在美国,他倒是站稳了脚跟,可离家太远,乡愁肯定少不了。他画的那些山山水水,多少带着点对故土的念想。 齐白石和徐悲鸿的劝返信,现在想想挺有意思。齐白石那时候年纪大了,留在北平,靠画虾画草虫过日子,硬是没挪窝。徐悲鸿呢,也没跑,留在国内教书育人,扛着美术教育的大旗。他俩都觉得,张大千跑出去有点可惜,毕竟国内的艺术圈需要他这号人物。可张大千不这么想,他觉得自己出去闯荡,也能给中国艺术争口气。 从结果上看,张大千的环球旅行还真没白跑。他在国外的名气越来越大,连西方人都开始研究他的画法。他的泼墨泼彩,不光是技术牛,还带着浓浓的中国味儿,让老外看了都觉得新鲜。回过头来看,他要是留在国内,估计也画不出这么多东西,毕竟那时候连吃饭都成问题,哪有心思搞艺术啊。 当然,他这人也不是没毛病。张大千爱钱是出了名的,卖画从来不手软,有人说他商业化太重,艺术味儿淡了。还有人说他跑出去,太不够意思,国内乱成那样,他不回来帮一把,反而跑去国外享福。这些说法都有道理,可换个角度想,那年头谁不为自己打算打算啊?乱世里,保命比啥都重要。

0 阅读:55

评论列表

alan

alan

2
2025-04-18 19:20

无观众气的吐血,说他画了什么

猜你喜欢

菖蒲繁花居

菖蒲繁花居

给你想看的,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