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1年,候补知县黄兰阶一直升迁无望,便厚着脸皮去找父亲好友左宗棠,想请他举荐

品古观今呀 2025-04-19 09:25:58

1881年,候补知县黄兰阶一直升迁无望,便厚着脸皮去找父亲好友左宗棠,想请他举荐个官儿,遭到左宗棠的严词拒绝。苦闷的黄兰阶转身买了一把扇子,不久后就被提拔为四品道台。

一天,左宗棠正在书房看书,下人来报,一个叫黄兰阶的人求见。左宗棠命人赶紧请进来,此人是故人之子,虽然多年未曾相见,但是情谊仍在。

左宗棠让人准备了丰盛的饭菜招待他。

在饭桌上,寒暄了几句,黄兰阶便壮着胆子将此行目的说出来:世伯,我这次来是有求于你的。

左宗棠爽朗地笑着说:贤侄,有何事,但说无妨,只要我能帮得上忙的地方,一定帮忙。

黄兰阶将想请他帮忙写推荐信的事情说了出来。

话音刚落,左宗棠的脸色一沉,说:你年纪尚小,在家中为何不读书耕田,反而一心想当官呢,况且若是你着实有才的话,总督又怎么可能,不启用你呢?我从不给别人写推荐信的,你来找我是自讨没趣”。

黄兰阶被一顿训斥,感到尴尬不已,呆坐在椅子上。左宗棠也意识到自己可能过激了,又说:“不写推荐信是我一向的原则,但我们两家是世交,我可以赠送贤侄你十亩良田和一些银子,保你生活无忧,可继续在家半耕半读,继续考取功名。”

黄兰阶拒绝了左宗棠的好意,便离开了左府。

苦闷的黄兰阶边走边想,自己自幼读书,考取功名不顺,到现在也只是个秀才。家人花光积蓄为自己捐了一个候补知县的职位,可因为没有后台,候补了几年了还是候补 。

现在来求父亲故友左宗棠,又碰了一鼻子灰。难道要做一辈子候补吗?

越想越气,不知不觉走到了琉璃厂,他四处瞎逛,在一间卖扇子的小店里,他发现里面竟然有模仿左宗棠字迹的题诗,还别说,模仿得还真像。

黄兰阶灵光一闪,顿时有了主意。

他买来一把空白扇面,对掌柜说:给我写个扇子,落上左帅的款。

拿到扇子后,黄兰阶得意洋洋地回去了,这下升迁有望了。

回到家乡后,他在例行参见总督的时候,总是扇子不离身,时不时还拿出来摇一下。

总督就纳闷了,这都立秋了,天气也挺凉快的,咋还一个劲儿摇扇子呢?

他的反常举动引起了总督的注意,并问他:你这是怎么啦?都已立秋,天气并不热,干嘛还摇扇子。

黄兰阶等的就是这句话!他说:天气是不热,只是这把扇子是左宗棠大人赠送的,我得时刻带着。

总督拿过扇子一看,果然是左宗棠的字迹。

顿时心中一惊,一直以来,都以为黄兰阶没有后台,所以把他晾在一边,没想到左大人竟然是他的后台。

黄兰阶一走,总督就叫来几个师爷商量,其中一个师爷说:黄兰阶的父亲和左大人是故友。左大人虽然从不给别人写推荐信,那这个扇子应该就是信物。我们得识做啊。

左大人自从收复新疆后,现在是军机大臣,慈禧眼前的红人,他的信物,那可是价值千金。

总督一听,此话有理。马上看了卷宗,发现只有仙游这个地方知县的位置有空缺,但是他想左大人已是花甲,他推荐的人竟然派到仙游,有点不吉利。

于是,总督就把永春的知县调到仙游,让黄兰阶出任永春知县。

第二年,总督见到左宗棠,谈起左宗棠的故人之子黄兰阶,表示此人有才干,已经出任永春知县了。

左宗棠笑着说道:去年他找我写推荐信,但我说他若有真本领,老兄你一定唯才任用,不需我的推荐信,今日看来果真如此啊”。

确认了左宗棠和黄兰阶的父亲是故交,总督便又再次提拔他担任知府,后来又提拔他,担任正四品——汀漳龙道道员。

一扇假的扇面,改变了黄兰阶的一生。如果没有这把扇子,他可能还在候补的位置苦苦等候。

虽然他这个办法看起来不够光明正大,可在当时清朝腐化的升迁制度下是可以理解的。

当时清朝的学子们在经过科举考试之后,还需要经过吏部的筛选,才能到各省市进行候补,再由当地官员根据安排。

所以在陌生之地,有某个朝廷官员的举荐信,对于初到当地的候补官员而言,非同凡响,有了举足轻重的推荐信之后,当地的巡抚在人事调动的变迁中就会优选考虑该候补官员。

如若没有推荐信,而自身才华又平平无奇的情况下,即使通过了科举考试,想要成功地成为一个官员,那也需要等上个十年八载。所以很多学子都会去请求朝廷大臣为自己写一封推荐信。

黄兰阶在看似没机会的情况下,自己为自己创造了一个机会,为自己的仕途打开了一扇大门。

0 阅读:78

猜你喜欢

品古观今呀

品古观今呀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看历史与现实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