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一位地主买了50支手枪和2000斤炸药,支持儿子革命,结果却惨遭灭门

非正常历史研究室 2025-04-19 12:34:18

1927年,一位地主买了50支手枪和2000斤炸药,支持儿子革命,结果却惨遭灭门,22年后,儿子携大军归来却不敢进门,为什么?

大埠山上枪声一响,赖家的命,就全赔进去了,赖传珠点起这把火的时候,才19岁。

老赖家祖上是苦出身,靠卖米做纸攒下几亩田,慢慢成了本地响当当的地主。

赖绍善掌家时,生意做得大,人却讲良心。

每逢灾年,减租免息,从不逼债,村里人都说:“这家有点地,不糟践人。”

赖传珠就是在这环境里长大的,家里有钱,有书读,还送他到赣州念学堂。

他却偏要“读马列”,1927年,江西风起云涌,工农暴动四起,赖传珠拎着书包回家,跟父亲摊牌:“要革命,要打仗。”

赖绍善听完,没劝,不拦,也没骂。

第二天,进城变卖田契,换来五十支驳壳枪、两千斤炸药、还有一门老炮。

“你要打,就打痛快,要命,咱一家人的命都给你”,这一笔,是赖家给革命下的“投名状”。

大埠起义当天,山头插红旗,枪响人聚,十里八村的青壮围过来,赖传珠背着手枪站在前头,那年还不到二十岁,却像条硬汉子。

刚开始节节胜利,占了几个村,还端了国民党哨所。

可没几天,敌军调集重兵反扑,打得赤卫队节节败退,赖传珠转移进山,赖家却被盯上。

县里通缉令一出:谁杀赖传珠,赏银百两;谁抓赖家人,升官一级。

赖绍善不跑,躲在家中迎着来犯。

三天三夜后,赖宅被一把火烧成灰,三十一口人——老人、妇孺、婴孩,一个不剩。

祖坟被刨,尸骨翻出晒在晒谷场。

只剩下一个八岁的幼女,被邻村接走藏起来,算是保下一点血脉。

赖传珠藏在山里,听到消息时,整个人定住了,没掉眼泪,也没说话,只是拔枪对着天,一连打空六发子弹。

从此,不再提家,不肯哭,也不肯怨。

那年春天,转入井冈山,投到红军,成了毛主席手下。

打仗拼命,前线出头,红一团政委、红三军团干部,一步一步熬出来,湘赣边、龙岗战,伤了腿、伤了背、伤了肋骨,一次也没退。

没人知道,他的背后,背着一座烧光的老宅和三十一张遗像。

抗日战争爆发,率部打进黄陂,破了日军据点;解放战争打到江西,时隔十八年,终于回到赣县。

那天风很大,赖传珠站在老村山岗,房屋成了废墟,荒草长过人头,没下山,没进门,站在岗上足足半天。

他知道,屋里没有人了,连尸骨也没留下。

他说:“愧对父母,更愧对乡亲。”

那一年,亲手种下三十一棵松树,每棵下都压了块石碑,上面没有名字,只刻一个“义”字。

赖传珠的日记本里,有一页纸,字写得密:“父亲用全家性命支持我,我却未能护住他们,这一生,偿还不了。”

1955年授衔,赖传珠被评为上将,全场只有一个地主出身的将星。

那天站在天安门广场,军装笔挺,军星亮得晃眼,他低头,默默抚摸肩章,眼泪滴在鞋面上。

他是革命的“胜利者”,却也是家庭的“背叛者”,革命赢了,家没了,理想实现了,父母尸骨无存。

晚年,主动降衔,卸去所有军职,把全部积蓄捐给河南水灾。

他说:“命是革命给的,不该拿去享福。”

真正懂他的人知道:这是个用全家命换革命的男人,最后拼了命想还清这笔债。

赖家账本后来在老屋遗址挖出一册,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哪户哪年借粮多少,利息一栏写着“无”。

这页纸,被送进了赣州党史馆,在那个动荡年代里,有人站上高位,有人埋骨他乡。

但能像赖传珠这样,从地主之子走到上将军衔,最后自降荣誉、终身赎罪——没第二个。

他从不把话说满,但一辈子的举动,都在告诉世界:理想必须有,但不能踩着亲人的尸骨往上爬。

革命不是神话,是血债账本。

三十一棵松树,如今还在赣县老山上,风一吹,树影斜斜,像是有人在无声责问:

“你记得吗?”

赖传珠记了一辈子。

参考资料: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赖传珠年谱》. 中共党史出版社,1994年版.

0 阅读:3
非正常历史研究室

非正常历史研究室

深入浅出,从另一个角度看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