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目!2022年,一对八旬老人,跨越2000公里,来到儿子的墓前,分坐两边,拍下了他家不同寻常的这一张“全家福”! “走吧,老头子,咱们该去看看孩子了。”2022年,四川汉源,一位老太太对丈夫说。 老爷子曹启东缓缓抬起头,重重地点了两下:“怕是这一回,真的是最后一回了。” 这对年过八旬的老人,已经许多年没有再来过儿子的墓前了。 虽然他们无数次想过,但岁月无情,身体越来越“不争气”,每一步都走得那么艰难。 可是今天,他们还是决定出发了。为了那份深深的牵挂——为了给早已牺牲的儿子,拍下他们的“最后一张全家福”。 一列长途火车,载着这一对八旬老人,一路奔驰2000多公里。 窗外的风景,已经从熟悉的城市变得陌生,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宽阔的道路,让两位老人眼花缭乱,感叹祖国的伟大变化。 曹启东时常望着窗外,低声叹道:“要是儿子能看到今天的祖国,该有多好啊。” 老太太轻轻点了点头:“是啊,可是儿子再也看不到了,但我们应该感到骄傲,因为这里面,也有我们儿子的一份功劳。” 说话间,老两口的思绪又飘回到过去,他们记起那年儿子曹刚穿上军装的模样。 那时,儿子盯着父亲衣服上抗美援朝的纪念章,满怀憧憬:“我要像爸爸一样,走上战场,保家卫国。” 那年,儿子才18岁,在上战场之前,就做好了牺牲的准备,他在写给党组织的信中说,如果自己牺牲了,请告诉自己的父母,自己是为保卫祖国领土的完整而牺牲的,是光荣的! 1979年2月17日,儿子在中越边境的战斗中英勇牺牲,年仅十八岁,埋骨异乡。 想到这里,老两口的眼里都满含着泪花,有难过,更有自豪! 来到墓园,站在儿子的墓碑前,老太太的眼泪终于忍不住滑落。 那张年轻的面孔,永远停留在她心底最灿烂的时光。她伸手轻轻抚摸着墓碑上的照片,嘴唇微微颤抖:“小刚啊,妈妈来看你了……” 老爷子站在她身旁,眉头紧锁,目光始终没有离开儿子的照片。 抗美援朝的纪念章,依旧挂在他胸前,见证着那个时代战士的坚持与坚韧。可是,面对儿子的离去,他的心情已无法用言语表达。 “当年,我把他送上战场,告诉他要有牺牲的准备。”老爷子终于开口,声音低沉,“他笑着说,‘爸,我明白的。’” 老太太咬着下唇,轻声道:“他说要回来,可是再也没有回来。”她的声音哽咽,却依然清晰,“我真希望我能阻止他,不让他走……但他去了,我怎么能不支持他呢?” 老爷子的手紧紧握成拳头,仿佛想要把所有的痛苦都藏在心底。 那些年,曹刚的牺牲对他们打击巨大,老太太曾因接到噩耗昏倒在地,老爷子强忍泪水,整夜未眠。 “这些年,我们一直想来看看他,可身体越来越不行了。”老太太说完,眼神黯淡,“这回,怕真的是最后一次了。” 临别时,老爷子想要留下点什么,他低头对老太太说:“拍一张照片吧,这应该是最后的全家福了。” “最后的……”老太太轻轻重复,眼泪涌上眼眶,但她没有说话,只是点了点头。 老爷子坐下来,背挺得笔直,直视前方,虽然带着几分疲惫,但眼神坚毅。 老太太也坐下来,轻轻擦拭着眼角的泪水,低声说:“儿子,爸妈可能以后再也来不了了。” 老爷子接着说:“但你放心,祖国和人民不会忘了你,不会忘了和你一样牺牲的战士。” 阳光渐渐洒下,工作人员举起相机,为这一家子拍照的那一瞬间,夕阳的余辉正好照在老两口的身上。 “谢谢你,年轻人。”老爷子最后握住了工作人员的手。 工作人员站得笔直,心中忽然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情感。 目送着老两口离开,他终于明白,什么叫做“家国情怀”,什么才是最值得铭记的——那些为国捧心、为家付出的英雄,才是这片土地最宝贵的财富。 夕阳西下,墓园又恢复了宁静。老两口的背影逐渐消失在远处,但那张照片,却将永远定格!致敬先烈长辈 感人,泪目
泪目!2022年,一对八旬老人,跨越2000公里,来到儿子的墓前,分坐两边,拍下
九州兔吹不散
2025-04-19 18:15:42
0
阅读: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