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陈进在新闻发布会上高调宣布“汉芯一号”研制成功,在场专家和院士无一不欢呼喝彩,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就是这样一个民族英雄,却让中国芯停滞13年,并且损失高达11亿资金......真相到底是什么? 2006年1月17日,寒冬之中,一封匿名举报信像炸弹一样在清华大学校内网上爆开,瞬间引爆了全国舆论。信中直指被誉为"民族英雄"的陈进,以及他那震惊全国的"汉芯一号"芯片,不过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骗局。 这一切要从2003年说起。那年2月,陈进在上海举行了盛大的新闻发布会,宣布中国自主研发的"汉芯一号"芯片诞生。他向在场的四十多家媒体展示了这枚只有指甲一半大小的芯片,宣称它采用国际先进的0.18微米工艺,集成了250万个器件,每秒可完成2亿次运算。现场的院士专家们纷纷确认其技术已达国际先进水平,上海市政府科技委更是为其背书,称这是"中国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0.18微米DSP芯片"。 然而,当清华大学网络上的那封匿名信曝光后,真相才逐渐浮出水面。举报信中称,这款所谓的国产芯片实际上是陈进从国外购买的摩托罗拉飞思卡尔56800芯片,然后找人将芯片表面的摩托罗拉标识用砂纸磨去,再印上"汉芯"的标志。 更加讽刺的是,那些帮助陈进打磨芯片的人,竟然是上海一家装修公司的民工。这家名为上海翰基装饰工程有限公司的企业,甚至还在自己的官网上,以"曾为陈进的芯片与系统研究中心做过装修"为荣。 随着调查的深入,陈进的真实履历也被揭穿。这位回国后受到上海交通大学青睐的"海归博士",确实毕业于同济大学,后留学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获得博士学位。但他在摩托罗拉的工作,并非如他所宣称的"芯片设计经理",而仅仅是负责芯片测试的工程师,与芯片设计和制造毫无关系。 即便如此,凭借着这段伪造的经历和"汉芯一号"的"成功",陈进一路高升,成为上海交通大学微电子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2004年更是被聘为长江学者,荣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他还趁热打铁,先后推出了"汉芯二号"、"汉芯三号",套取了上亿元的科研经费。 然而当真相被揭露时,陈进选择了逃避。在相关部门组织专家组前来调查之际,他携带着高达11亿元的科研经费逃往了美国,留下了一地狼藉和对中国芯片产业长达十余年的沉重打击。 2003年2月,上海城内一片沸腾。陈进正站在发布会的台上,向在场的四十多家媒体记者展示着一枚小小的芯片——"汉芯一号"。此时的会场气氛到达顶点,上海市市长和众多院士专家无不激动地见证这一历史时刻,因为在他们看来,中国芯片研发技术终于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赶超西方指日可待。 而这枚引发全国欢呼的芯片,其技术参数确实令人惊叹:采用国际先进的0.18微米半导体工艺设计,在只有指甲一半大小的集成块上集成了250万个器件,具有32位的运算处理内核,每秒可完成高达2亿次的运算。上海市政府科学技术委员会对此郑重宣布,这是"中国国内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0.18微米DSP芯片"。 当时的中国,芯片自给率不到10%,几乎完全依赖进口。在这样的背景下,DSP芯片作为与电脑CPU并列的芯片工业核心技术,被少数发达国家牢牢掌握。"汉芯一号"的横空出世,仿佛宣告着中国在这一关键领域终于可以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 然而,这场技术突破的狂欢背后,却隐藏着让人难以置信的真相。当这场造假被彻底揭穿后,专家们发现问题的严重性远超想象。在当时,英特尔研发芯片用了四十年,而陈进竟然声称在短短两年内就做到了,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疑点。那些验证"汉芯一号"的专家组成员,竟然无一人发现这一明显异常,就轻易通过了验证,并为陈进批准了上亿元的研究资金。 这场骗局的后果极其严重。据业内专家评估,"汉芯一号"造假事件使中国芯片产业蒙受了巨大磨难。国家对众多芯片项目的资金扶持全面叫停,波及了整个半导体行业,让中国芯片整整滞后了将近13年。在这个技术更新换代极为迅速的领域,滞后一年都会造成难以弥补的差距,更何况是十多年的停滞,这让中国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被迅速拉大。 事发后,上海交通大学对陈进的处理仅限于撤销其微电子学院院长职务,撤销教授职务任职资格,解除教授聘用合同。而陈进本人则趁机逃往美国,据传还带走了高达11亿元的科研经费。
2003年,陈进在新闻发布会上高调宣布“汉芯一号”研制成功,在场专家和院士无一不
熹然说历史
2025-04-19 19:24:42
0
阅读: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