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年轻的时候在翰林院上班,原本以为悠闲的日子会一直持续下去,没想到一次意外的

一些珍贵老照片 2025-04-20 01:22:12

李鸿章年轻的时候在翰林院上班,原本以为悠闲的日子会一直持续下去,没想到一次意外的手滑,直接改变了他的职业生涯。

1851年,洪秀全金田起义后,太平军一路势如破竹,直接撼动清廷的半壁江山。

再加上河南、安徽地区的捻军,一时间让咸丰皇帝坐立不安。

为了稳住局面,咸丰不得不借助地主乡绅阶层的力量,命令他们组织团练,共同抗衡太平军。

当时李鸿章在京城认识一位老乡叫吕贤基,两人经常往来,关系密切。

1853年,李鸿章的老家安徽受到太平军的攻击,安徽巡抚阵亡。大惊之下,李鸿章连忙找吕贤基商量,看应该做些什么。

吕贤基混迹官场多年,打算上一道奏疏,建议咸丰将江淮重地夺回来。当然,吕已经50多岁,自然是不愿意亲赴沙场,这只不过是摇旗呐喊一番,向咸丰表一表自己的态度而已。

由于李鸿章文笔很好,吕贤基就请他帮忙,代笔写一道奏疏。老乡求帮忙,碍于情面无法推脱,李鸿章只能帮着去写。

本来这件事到这里为止,应该算是结束了。毕竟当时写这种奏折的人不止一个两个,不差他这一份。

谁也没想到的是,咸丰看了奏折之后,格外耿直,随即任命吕贤基为安徽团练大臣。这道命令将吕贤基雷得外焦里嫩。

天可怜见!这老吕一辈子都是个文人,什么时候上过战场?让他奔赴一线去团练?

吕贤基:不是,皇上,上奏折的人那么多,你咋就盯上我这份了呢?我那奏折里写的都是客气话,您咋还当真了呢?

转念一想,这奏折是我让李鸿章写的,难不成是这小子在其中使坏?

李鸿章那边也是一头雾水,不就是代笔写了封奏折嘛?怎么就让咸丰选中了呢?

看到吕贤基那边如丧考妣,李鸿章觉得应该去探望一下。

两人刚见面,吕贤基气得暴跳如雷,指着李鸿章怒吼:都是你小子害得我,你把我坑了,你也别想跑!

于是他上奏咸丰,李鸿章也是安徽本地人,熟悉当地情况,申请他来担任助手,咸丰很快就同意了。

就这样,李鸿章帮人帮出祸事来了,连他自己都被拖下水。

0 阅读:18
一些珍贵老照片

一些珍贵老照片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