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黑暗成为本能:我们是否遗忘了生命本自具足的光明? 人类在漫长的文明史中重复着同一个寓言:像洞穴里的囚徒般凝视岩壁上的投影,把晃动的阴影当作全部的真实。我们早已习惯在认知的黑幕中摸索——那些未被解答的困惑、未被穿透的混沌、未被命名的真相,织就了日常的茧房。当我们说“寻找真相”时,指尖触碰到的往往是更深的迷雾:事件背后有因果的罗网,因果背后有命运的褶皱,而褶皱深处,仍是不可说的未知。这种永无止境的追问,让生命沦为永动机,一旦停止运转,便被存在的焦虑反噬。 我们宣称“追寻光明”,脚步却在黑暗中划出闭环。习惯的力量如此狡黠——它让我们忘记自己身处洞穴,甚至将火把的光芒误认作刺眼的冒犯。我们把“不知道”刻进基因,将无知当作生存的默认模式:对情感的动机一无所知,对事件的走向听之任之,对自身的本质视而不见,却把这种“无明”奉为生命的常态。更吊诡的是,我们早已忘记“知道”的质感——那种与万物共振的清明,本是生命初始的馈赠,如同婴儿睁开眼时对世界的全然接纳,无需逻辑推演,不必证据堆砌,本自了然。 真相从来不在他处。当我们在外部世界搭建知识的巴别塔,试图用概念的砖块触碰天空时,却忽略了内心那盏从未熄灭的灯。生命的本质是全知的镜湖,外界的一切不过是掠过湖面的风:涟漪虽美,却从未改变湖水的清澈。我们之所以执迷于“探索”,恰恰是因为对这份本有的光明感到陌生——就像久居黑暗的人,初见阳光时会误以为是灼伤,唯有敢于直视内心的人,才能在瞳孔的震颤中认出:原来我们追寻的答案,早已在血脉里静静流淌。 或许,真正的觉醒始于一场静默的转身:不再追问“真相在哪里”,而是看见自己眼中本就住着真相;不再恐惧“黑暗是什么”,而是明白光明从未离开,只是我们选择了合上眼帘。当习惯的锁链断裂,当“不知道”的面具剥落,生命会在某个刹那忽然记起:我们从来不是黑暗的囚徒,而是暂时忘记掌灯的提灯人——那盏灯,一直亮在灵魂的深处,等待被重新认领。 人类存在的真相 万物的本质是光
当黑暗成为本能:我们是否遗忘了生命本自具足的光明? 人类在漫长的文明史中重复
运鹏说人啊
2025-04-20 11:51:0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