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毛泽东被捕后,在押去处死路上,侥幸机智逃脱,在一个水塘边的密草丛里

平南 2025-04-20 12:53:40

1927年,毛泽东被捕后,在押去处死路上, 侥幸机智逃脱,在一个水塘边的密草丛里躲到黄昏,才死里逃生。

(信息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4.8.6毛泽东唯一一次被捕:被押去处死的路上机智逃脱)

1927年秋天,湖南的乡下气氛紧张,一位打扮成普通采购员的男人走在乡间小道上,他走得很快,眼神坚定,谁会想到,这个看起来很普通的采购员,就是后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毛泽东,他这次要去的地方,将会燃起中国革命的希望,但是,危险正在靠近,他面临着一场严峻的考验,他能不能成功脱险呢?

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开始大规模抓捕和杀害共产党人,革命面临严峻挑战,为了重新组织力量,中共中央决定在南方各地发动武装起义,毛泽东接受中央的任务,负责领导湘赣边界地区的秋收起义,希望能够改变当时的危急局面。

秋收起义的重要作用在于开创了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新局面,如同点燃星星之火,汇聚成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强大力量,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为了暗中集结起义队伍,毛泽东乔装打扮成安源煤矿的采购员,前往江西铜鼓,一路上他小心翼翼,制作假证件,避开检查,但风险还是出现了,九月九日早上,在浏阳张家坊,毛泽东他们被当地的团丁给盯上了,这些团丁是受地主豪绅控制的地方武装,他们替国民党效力。

他们仔细查问毛泽东他们的情况,怀疑他们是共产党的人,虽然毛泽东拿出了假的身份证明,并且非常冷静地做了说明,但还是被对方看穿了,最后他们被抓了起来。

被抓住后,毛泽东清楚自身处境危险,但他依然抱有逃生的念头,被押送的时候,他不停琢磨如何脱身,他观察到一个年轻的团丁态度比较和善,便故意装瘸,拖着步子,希望引起那个团丁的注意。

队伍之间拉开了距离,他抓住机会,不动声色地递给那些团丁一些钱,同时压低声音说了几句,历史记录里没有明确记载毛泽东当时到底说了些什么,但根据事后人们的回忆推测,他很可能是用钱作为开端,再辅以一些容易引起共鸣的话,比如对家中亲人的牵挂,以及对混乱时局的无力感等等,巧妙地利用了团丁们可能存在的同情心。

那个年轻的团丁,说不定只是为了糊口才加入团丁队伍的普通百姓,并非铁了心要反对革命,面对金钱的诱惑和充满人情味的劝说,他的内心开始产生了动摇,来到一个隐蔽的分叉路口,年轻的团丁向毛泽东暗示了一下,毛泽东立刻抓住机会,快速跑进路边的茂密树林,追赶的人紧跟着冲过来,然而浓密的树林挡住了他们的视线,他们一时找不到方向,结果没能追上毛泽东。

毛泽东使出浑身解数,竭力奔跑,最终成功逃脱了追捕者的追击,脱离了险境,逃脱后,毛泽东身心俱疲,又饿又乏,他躲藏在茂密的草丛里,直到夜幕降临,才小心翼翼地走出来。

幸运的是,他遇到了一位正在砍柴的老农,老农看到他这副狼狈的样子,出于善心,便收留了他,给予食物和简单的住处,还拿出了干净的衣服和鞋子让他换上,并详细地告诉他前往铜鼓的联络点该怎么走。

一位淳朴老农的善良行为,在毛泽东身处困境时,让他真切体会到人世间的温暖,同时也为他最终顺利抵达目的地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关键助力。

秋收起义刚开始,起义队伍攻打长沙的计划没能成功,损失很大,在文家市,毛泽东顶住各方压力,果断决定不再进攻长沙,而是改变方向,前往井冈山,到达三湾村后,他对部队进行了整顿改编,建立了党支部,强化了党对军队的领导和指挥。

经过一番艰苦卓绝的战斗,起义军终于成功抵达井冈山,他们在那里站稳脚跟,开辟了一片崭新的革命根据地,作为未来发展壮大的重要基地。

毛泽东在张家坊死里逃生,这件事对中国革命影响很大,这次能够脱险,显示出他非常聪明和勇敢,也让他积累了经验,对他之后领导革命很有帮助,如果他当时没有逃脱,中国革命的进程很可能会完全不一样。

0 阅读:286
平南

平南

人笑比庭中树,一日秋风一日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