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据胶东的刘珍年去南京向蒋介石述职,回来后说:“那帮人也不过如此,我有精兵三万,足可横行四方。” 1928年,原张宗昌麾下的刘珍年,带着千余残兵败将,一路辗转退至烟台。此后几年,刘珍年不断扩充势力,将防区拓展至胶东十二县,兵力也膨胀到三万余人。 胶东老百姓的日子可没跟着刘珍年的部队一起壮大。这位"胶东王"为了养兵,把田赋一口气收到1938年,烟台的商铺交完"剿匪捐"还得交"治安税"。有老农在茶馆里嘀咕:"刘师长手底下的兵倒是越来越多,就是不知道枪口对着土匪还是对着咱们。" 南京那帮人真像刘珍年说的那么不堪?蒋介石接到山东报告时正在吃早饭,看完直接把咸菜碟子扣在文件上:"三万杆枪就敢说横行?韩复榘手里攥着十万大军还不敢放这种屁。"军统的人早把胶东情况摸透了——刘珍年部队里真正能打的不过五千人,剩下的全是抓壮丁凑数的庄稼汉,机枪连子弹都配不齐。 刘珍年犯了个要命的错误,他把军阀混战那套搬到民国政坛了。今天派人给汪精卫送金条,明天又让参谋长去巴结何应钦,南京官场传得跟说书似的:"胶东刘师长家的门槛,比总统府大门还热闹。"蒋介石最烦这种墙头草,暗地里让韩复榘盯着胶东地界,就等这愣头青自己露出破绽。 1932年秋收刚过,刘珍年真把枪口对准了南京。他扣留中央税务官员,还发电报要"清君侧"。济南的韩复榘部队突然开拔,南京的飞机在烟台港外转悠,刘珍年这才发现三万大军连个出海口都守不住。当初在南京见到的"庸碌之辈",转眼间把他的胶东王国撕成了碎片。 军阀乱世里最不缺的就是这种膨胀的野心家,总以为枪杆子能捅破天。刘珍年到死都没明白,三万条枪填不饱胶东百姓的肚子,更镇不住南京那帮玩政治的老狐狸。他给烟台留下的,除了码头仓库里发霉的军粮,就剩茶馆说书人口中的一句警世恒言:"手里有枪也别嘚瑟,南京城头换旗子的速度可比枪栓快多了。"
1943年,新四军活捉了国民党副总司令韩德勤,陈毅愁眉不展,想装作不认识放他走,
【5评论】【2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