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起消费者投诉和警方通报,玉石直播间已成为诈骗高发地,消费者以高价购入的所谓“天然翡翠”实为染色石英岩,成本仅20-30元,但售价却高达数千元甚至上万元。 商家通过染色、刷漆等手段将石英岩伪装成“A货翡翠”,成本仅20-30元,售价却虚标至数千元。 商家通过网购平台定制虚假证书,仅需1.2元即可伪造“翡翠A货”鉴定报告,甚至盗用正规机构编号生成虚假电子档案,消费者难以辨别真伪。 诈骗团伙使用私域直播平台(需通过链接进入),直播结束后删除回放和聊天记录,切断消费者维权证据链。 利用短视频平台的临时账号规则,每播出一周即注销账号,导致受害者无法追溯商家。 用白色石英石涂覆绿漆和黑漆,配合绿光手电营造“翡翠原石”假象,单块成本不足30元,却标价上万元。 直播间雇佣“托儿”表演“切涨返现”,初期小额返利吸引消费者加大投入,最终以“切垮”收割资金。 姚女士在直播间以5888元购入“缅甸翡翠手镯”,实际为染色石英岩。商家承诺“假一赔十”并附假证书,收货后立即拉黑消费者。警方查获假玉镯及伪造证书,抓获5名嫌疑人。 警方在废品站查获289块假翡翠原石,发现其通过双层涂漆伪装,直播间内所有“切涨”均为剧本表演,涉案金额达30余万元。 天然翡翠价格较高,直播间标价远低于市场价(如原价数万现售数千)多为骗局。 登录市场监管总局官网核实检测机构是否具备CMA认证; 在检测机构官网输入证书编号,确认信息一致性。 拒绝脱离正规平台的私下交易,不轻信需通过链接进入的“会员制”直播间。 留存直播录屏、聊天记录、付款凭证等,发现受骗立即报警并向平台投诉。 玉石直播诈骗利用消费者对翡翠的认知盲区和技术漏洞,通过虚假包装、伪造证书和剧本化表演牟取暴利。消费者需提高警惕,优先选择线下正规渠道购买,并主动核实商品信息。平台与监管部门也需强化技术手段与执法力度,共同遏制此类乱象。揭秘翡翠骗局
近期多起消费者投诉和警方通报,玉石直播间已成为诈骗高发地,消费者以高价购入的所谓
君旭和趣事
2025-04-21 14:18:5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