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前的唐代经幢。
该石经幢为唐大中十一年建(公元857年),与东大殿同一年。高2.84米,幢顶已无存,八角矮柱四面雕刻有佛像,幢身雕刻尊胜陀罗尼经,还可看到“女弟子佛殿主宁公遇”的题刻。幢身下有仰莲座,仰莲座下束腰雕刻六只狮子。
幢,由梵语的“驮缚若”意译而来,佛教早期的幢为一种柱状或筒状的标帜,饰以杂彩,多为丝帛制,由超度,制魔,祈福的功能。隋唐时,石经幢开始流行,幢身一般刻有尊胜陀罗尼经,所以也叫尊胜陀罗尼经幢。历史知识
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前的唐代经幢。
该石经幢为唐大中十一年建(公元857年),与东大殿同一年。高2.84米,幢顶已无存,八角矮柱四面雕刻有佛像,幢身雕刻尊胜陀罗尼经,还可看到“女弟子佛殿主宁公遇”的题刻。幢身下有仰莲座,仰莲座下束腰雕刻六只狮子。
幢,由梵语的“驮缚若”意译而来,佛教早期的幢为一种柱状或筒状的标帜,饰以杂彩,多为丝帛制,由超度,制魔,祈福的功能。隋唐时,石经幢开始流行,幢身一般刻有尊胜陀罗尼经,所以也叫尊胜陀罗尼经幢。历史知识
作者最新文章
热门分类
历史TOP
历史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