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 开国少将甘祖昌请求总政:“我脑袋有伤,不适合当官,想回老家,去当农民,“总政看他态度坚决,就批准了。 甘祖昌1905年出生在一个贫苦农家,命运给了他短暂的求学机会,六岁那年,在舅舅的资助下,他得以进入私塾读书,然而这星星点点的知识之光,仅仅燃烧了一年就被生活的困苦浇熄,辍学后的甘祖昌,与千万个农家子弟一样,埋头于田间劳作。 1920年,一群进步青年的到来,为莲花县带来了新的希望,陈竞进、谢运鹏等人返乡创办新乡小学,开展农民运动,革命的火种在这片土地上播撒,年轻的甘祖昌被这团火光吸引,他看到了改变命运的希望,这团火焰,让他从此与革命事业结下不解之缘。 1925年,甘祖昌来到井冈山红四军训练班学习,在这里,他第一次见到了毛主席,这次会面让他深受鼓舞,更加坚定了革命信念,从此,这位农民的儿子,开始了他的革命生涯。 在红军兵工厂,甘祖昌负责后勤工作,看似平凡的岗位,却为前线的胜利提供了重要保障,南泥湾大生产运动中,他带领部队将荒地变成良田,创造了革命史上的奇迹,在新疆工作期间,他成功解决了十万指战员的口粮问题,稳定了物价,为和平解放新疆立下了汗马功劳。 战争年代,甘祖昌的头部三次负伤,落下了严重后遗症,1952年,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又给他造成了严重的脑震荡,这些伤痕,是他为革命奋斗的见证。 1955年,新中国首次授予军衔,甘祖昌被授予少将军衔,然而,这份荣誉没有让他沾沾自喜,想起那些为革命牺牲的战友,他总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多。 带着这份朴实的心念,甘祖昌三次向组织申请回乡务农,他带着简单的行装,却不忘为家乡谋划发展,从新疆带来的优良畜禽品种,是他为家乡准备的宝贵礼物。 回到家乡后,这位将军弯下腰,拿起农具,带头捡粪积肥,他用实际行动告诉乡亲们:农民的活儿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在他的带动下,全村掀起了农业生产热潮。 面对村里的冬水田和望天田,甘祖昌展现出非凡的智慧,他借鉴城市排水系统,创新解决了积水问题,他发现山上溪流资源,建议修建水库发电站,在他的努力下,曾经的贫瘠之地变成了稻谷飘香的沃土。 甘祖昌将自己每月工资的大部分都投入到了家乡建设中,据统计,他为家乡建设投入的资金超过了工资总额的七成,在他回乡的二十九年间,他参与建设了三座水库、四座电站、三条公路、十二座桥梁以及二十五公里长的渠道。 1986年春节过后,甘祖昌的病情急转直下,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仍牵挂着乡亲们,嘱咐将剩余工资用于购买化肥农药,送给贫困户,3月28日,这位从农民到将军,又从将军回归农民的革命功臣,走完了他八十一年的人生历程。 他没有给子女留下金银财宝,只留下了三枚用红布包着的勋章,和几张井冈山时期苏区发行的纸币,这些简单的遗物,是他一生最珍贵的财富,也是他革命精神的最好见证。
1957年,开国少将甘祖昌请求总政:“我脑袋有伤,不适合当官,想回老家,去当农
裂谷长河
2025-04-22 10:01:15
0
阅读:230
用户10xxx42
这样的文章把时间搞清楚再发,1925年哪来的红四军?1920年也不大严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