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三大战役胜利后,我们要过江。斯大林说,不可以,不可以,绝对不可以。美国会干涉的。如果美国干涉,你们前功尽弃! 1949年初,三大战役——辽沈、淮海、平津——打完,共产党眼看着就能一统江山,可中间还隔着条大江:长江。过江,就得面对国民党的最后抵抗,更麻烦的是,美国可能会插手。斯大林急了,三番五次警告:“不能过,绝对不能过!美国要是干涉,你们之前打下的江山就全完了!”这话听着吓人,可毛泽东和朱德不这么想。他们决心要赌一把。 解放战争打到1948年底,国共两边的实力已经彻底翻了个个儿。共产党靠着三大战役,把国民党打得只剩半口气。辽沈战役拿下东北,淮海战役干掉华东主力,平津战役又锁住华北。到1949年1月,共产党控制了大半个中国,国民党退守长江以南,手里也就剩几百万残兵败将。这时候,共产党要是能渡江成功,基本上就大局已定。可问题来了,长江不是条普通的河,它宽得吓人,又是天然屏障,想过可没那么容易。 先说辽沈战役,1948年9月到11月,共产党用50多万兵力,把国民党东北的40多万部队收拾得干干净净。东北一丢,国民党等于没了退路。再看淮海战役,1948年11月到1949年1月,这仗打得更狠,共产党60万对国民党80万,结果国民党损失了55万,核心精锐都没了。最后是平津战役,1948年11月到1949年1月,共产党没费多大劲儿,就把华北的50多万国民党部队给解决了。这三仗下来,国民党被打得喘不过气,退到长江边上苟延残喘。 三大战役胜利后,共产党高层开了几次会,讨论要不要过江。长江不光是地理上的麻烦,还有政治和军事上的风险。国民党在南岸还有几十万兵,虽然士气低,可要是美国帮忙,事情就不好说了。当时美国已经开始盯着中国这摊事儿,之前就给国民党送过不少武器和钱。加上斯大林老大哥跳出来说“不可以”,这让渡江的决定变得更复杂。毛泽东心里清楚,过江是最后一步,但这一步要是迈错了,可能真会前功尽弃。 斯大林为啥这么反对?简单来说,他怕美国掺和进来,把冷战直接打到中国门口。1949年,苏联刚跟美国冷战开场,欧洲那边已经剑拔弩张。斯大林觉得,共产党要是过江,美国可能会出兵,甚至把战火烧到苏联边境。他给毛泽东发电报,反复强调不能冒险。可毛泽东不吃这套,他觉得苏联老大哥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中国的事儿还得自己说了算。 1949年2月,共产党高层开了个关键会。毛泽东拍板:过江,必须过!他算了一笔账,国民党已经没啥斗志,美国就算想干涉,也不可能马上派大军过来。朱德也支持,说部队士气正旺,现在不过,更待何时?当然,也不是没人犹豫,有人担心国际局势,有人怕后勤跟不上。可最后,毛泽东一句话定了调:“过江不光是军事问题,更是政治问题,不干就没出路。”就这样,渡江计划敲定了。 1949年4月20日,渡江战役正式开打。共产党动员了100多万部队,分三路强渡长江。东路从安徽打,中路从南京附近过,西路从湖北上。国民党这边虽然有几十万兵,可大多是拼凑起来的,装备差,士气更差。结果不到三天,共产党就突破了长江防线。4月23日,南京被拿下,蒋介石跑去台湾。这仗打得快准狠,证明了毛泽东的判断:国民党撑不住,美国也没来得及插手。 渡江战役一结束,国民党基本上就完了。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共产党彻底翻身。斯大林的警告成了空话,美国虽然不高兴,可也没敢真出兵。回头看,这一步棋走得太关键,不光统一了中国,还让共产党在国际上站稳了脚跟。当然,也有人说,这仗打得有点冒险,要是美国真干涉了,后果可能不好说。但历史没如果,事实是共产党赢了,而且赢得漂亮。
1943年,新四军活捉了国民党副总司令韩德勤,陈毅愁眉不展,想装作不认识放他走,
【7评论】【2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