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7年,孝庄病逝。她一手带大的孙子:康熙哀嚎不已,捶胸跳脚。谁知,走出孝庄的寝宫后,他就命令侍卫:拆掉祖母生前最喜欢的5间宫殿,棺椁也不要下葬。此后孝庄停灵三十七年。
可以说没有孝庄文太后就没有后来的康熙大帝,是孝庄的坐镇和扶持才有了后来的康乾盛世,孝庄是一个极具有政治远见的女人,但同时她也是一个很可悲的女人!
古代的时候还没有近亲结婚,生下的孩子因为血缘关系相近导致畸形儿这一说法,那个时候讲究亲上加亲,不过大多时候这些亲上加亲在一定程度上实际是为了争权夺利。
汉朝的时候,就有吕太后吕雉将自己亲生女儿鲁元公主的孩子张嫣嫁给自己的亲生儿子刘盈,外甥女嫁给亲舅舅,这在历史上也是头一遭。
而孝庄实际上喊皇太极姑父,毕竟自己的亲姑姑哲哲当时已经嫁给了皇太极成为了皇太极的大福晋,哲哲嫁给皇太极的时候,皇太极还不过是一个皇子,没有问鼎皇位。
后来皇太极经过惨烈的夺嫡成为了万人之上的皇帝之后,哲哲作为皇太极的发妻自然而然就成为了后宫之主皇后。
要说成为皇帝之后除了至高无上的权力、处理不完的政务,还有数不尽的荣华富贵和绝色美人……
孝庄原名大玉儿,长得国色天香,比着自己的姑姑哲哲那也是明媚艳丽,大玉儿在十三岁的时候就嫁给了皇太极,成为了皇太极的妃子。
虽然大玉儿生的貌美如花,在后宫是艳压群芳的存在,但是她的性格并非是那种温柔似水的女子,所以即便嫁给皇太极,皇太极对她也没有太过宠爱,反而将大玉儿的姐姐海兰珠视为自己的一生挚爱。
大玉儿被皇太极封为庄妃,海兰珠则被皇太极封为宸妃,海兰珠是皇太极穷尽一生最为疼爱的女人,只是后来海兰珠早早病逝,这让皇太极如遭电击。
宸妃去世两年后,皇太极因为悲伤过度也一命呜呼跟着去了,皇太极去世之后,庄妃的孩子福临便理所应当的继承了皇位,史称顺治皇帝,大玉儿也从庄妃一跃成为了孝庄太后。
只是福临与自己的母亲并不亲近,追其原因或许就是当时宫中多有流言,且流言暗指孝庄太后和多尔衮之间有着非同一般的关系,这使得福临和孝庄渐行渐远。
后来福临遇到了自己的一生挚爱董鄂妃,其实在遇到董鄂妃之前,孝庄已经为福临精挑细选了一位女子,这位女子正是康熙皇帝的生母。
福临对董鄂妃情深意重,然而董鄂妃在自己的孩子去世之后郁结于心不久也跟着去了,孩子和爱妃的相继离世,对福临造成了致命的打击,最终在24岁的时候驾崩。
整个王朝再次无主,重担落在了孝庄瘦弱的肩膀上,不过好在孝庄头脑精明,迅速稳定了朝局,将玄烨推上了皇帝的宝座,史称康熙皇帝。
在孝庄的扶持下,玄烨逐渐坐稳了帝位,而他与孝庄之间的感情十分深厚,可当玄烨独当一面之时,孝庄却因为身体年迈,已经病入膏肓,太医也是回天乏术。
公元1687年,75岁的孝庄去世,病逝在慈宁宫,康熙得知消息之后十分悲痛,浑然不顾礼仪跪在孝庄的面前嚎啕大哭,俨然一个失去亲人的孩子,再没有了皇帝原本的高高在上。
康熙的举动惹得慈宁宫众人纷纷红了眼眶,大太监于心不忍,劝说康熙保住龙体,后来康熙踉踉跄跄地离开,只是在离开之后,康熙却做了一个出乎意料的决定。
康熙下令拆掉孝庄在世时最为喜爱的五间宫殿,且不准将孝庄下葬,在那个讲究入土为安的年代,康熙这么做显然是不合理,那么康熙为什么这么做呢?
这就不得不说一说孝庄去世之前留下的遗嘱了,太宗文皇帝当时已经去世多年,孝庄认为自己当时身份卑微,不配与皇太极同穴,与此同时,孝庄也不希望惊动太宗文皇帝的安宁。
再一个则是孝庄认为再起陵墓劳民伤财,她不愿这么做,再加上孝庄十分留恋顺治和康熙父子,所以便做出了决定——不下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