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3年,朱元璋下令将蓝玉剥皮,蓝玉忍不住大骂说:“太子一死就说我谋反,这分明

潮女炫风尚 2025-04-22 17:36:49

1393年,朱元璋下令将蓝玉剥皮,蓝玉忍不住大骂说:“太子一死就说我谋反,这分明是在诬陷,是陛下为皇太孙扫障碍。”朱元璋一听,龙颜大怒说:“追加诛蓝玉三族,将他的皮剥下来传示各地衙门,再送给蜀王。” 蓝玉这人,出身不算高大上,是定远人,家里也没啥背景。他是跟着常遇春打天下的,算是常遇春的小舅子。这关系听着挺唬人,但明初那会儿,能爬上来全靠自己真刀真枪拼出来的功劳。蓝玉打仗确实有一套,勇猛得很,带兵冲锋从不含糊。洪武年间,他跟着徐达、傅友德这些大佬南征北战,立了不少汗马功劳。尤其是1388年的捕鱼儿海之战,他带着明军把元朝残余势力打得落花流水,差点儿就彻底断了北元的根。这战绩放哪儿都够硬,朱元璋也给他封了个凉国公,风光一时无两。 可这人脾气也硬,性格嚣张,眼里没啥规矩。打仗赢了,他就开始飘了,仗着功劳大,干了不少出格的事儿。比如私自霸占民女,纵容手下胡作非为,甚至跟地方官对着干。这些事儿传到朱元璋耳朵里,老头子心里肯定不痛快。毕竟朱元璋这人,最恨的就是功臣尾大不掉,威胁到他的皇权。 要说蓝玉为啥会落得这么个下场,得从朱元璋晚年的心态说起。洪武年间,朱元璋已经是个快70的老头子了,开国皇帝这位置坐得稳稳当当,可他心里却越来越不安。最大的心病就是太子朱标。朱标是他精心培养的接班人,性格温和,仁厚得很,朱元璋觉得这儿子能把大明江山管好。可1392年,朱标突然病死了,这对朱元璋打击太大。他只能把皇位传给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也就是后来的建文帝。 朱允炆那时候才十多岁,年轻,没经验,压不住朝堂上的老将们。朱元璋心里门儿清,这些开国功臣一个个功劳大、资历老,手里还有兵权,要是哪天不服气,造反怎么办?更别提蓝玉这种硬茬子,战功赫赫不说,还跟燕王朱棣这些藩王关系不一般。朱元璋越想越觉得,留着这些人是隐患,必须得清理干净。 1393年,蓝玉被抓,罪名是谋反。这事儿起因有点儿蹊跷。说是锦衣卫指挥使蒋瓛告密,称蓝玉私下里跟人串通,想搞乱朝局。可这证据到底有多硬,史书里没说清楚。有人觉得,这事儿可能是朱元璋故意找茬,毕竟他之前已经收拾了好几波功臣,像胡惟庸、冯胜这些人,都被他以各种理由干掉了。蓝玉这时候跳出来骂,说太子一死就给他扣谋反的帽子,分明是诬陷,摆明了是为皇太孙铺路。这话听着挺有道理,可也彻底惹毛了朱元璋。 朱元璋一听,火气上来了,直接下令把蓝玉剥皮,还诛三族,连他的皮都得剥下来送到各地衙门和蜀王那儿示众。这处罚狠得让人咋舌,可在朱元璋眼里,这就是杀鸡儆猴,给朝野上下一个警告:谁敢威胁皇权,谁就得死。 蓝玉到底有没有谋反?这事儿到现在都没个定论。说他有野心吧,确实有可能。他功劳大,脾气倔,手下还有不少死忠的将士,膨胀起来也不是没理由。可要说他真敢造反,又有点儿悬。毕竟朱元璋那时候威望还在,手腕硬得很,蓝玉就算再狂,也得掂量掂量能不能斗得过。更何况,史书里压根儿没提他有啥具体的谋反计划,兵马调动、密信往来啥的,一概没有。 另一种说法是,蓝玉就是个替罪羊。朱元璋想借着他的死,把朝堂上那些不安分的功臣全震住,顺便给朱允炆上位清路障。这种可能性也不小。毕竟蓝玉死后,牵连了好几万人,功臣集团几乎被一锅端了。这规模,哪像是抓一个人的事儿,分明是大清洗。 蓝玉一死,朱元璋是痛快了,可这事儿带来的影响却没那么简单。功臣集团被收拾得差不多了,朝堂上剩下的大多是文官和年轻人,短期内确实稳定了。可问题也来了,朱允炆上台后,手底下没几个能打仗的,边疆的事儿全靠藩王撑着。结果没几年,燕王朱棣就造反了,靖难之役直接把朱允炆赶下台。这么一看,朱元璋杀了蓝玉,倒是给自己孙子挖了个坑。 再者,蓝玉这事儿也让后来的臣子们胆寒。谁还敢随便立功啊?功劳大了,说不定哪天就成下一个蓝玉。这种风气一上来,大明的朝堂慢慢就变得暮气沉沉,少了点儿开国时的锐气。

0 阅读:149

猜你喜欢

潮女炫风尚

潮女炫风尚

潮女炫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