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山东的一位哑巴女人明德英,用她的乳汁拯救了一名八路军小战士庄新民的生命。44年后,62岁的庄新民回到了那个地方,对明德英说:“娘,我回来了!” 1941年的山东,抗日战争正打得昏天黑地。那时候,八路军的小战士庄新民才十多岁,跟着部队在沂蒙山区打游击。一次战斗中,他受了重伤,掉队了,躺在山沟里奄奄一息。就在这时候,一个哑巴女人明德英路过,看见这个小战士,瘦得皮包骨,血流了一地。她没啥文化,也不会说话,但她知道,这孩子得救活。她自己刚生了孩子,身上还有奶水,想都没想,就挤出乳汁喂给他,一口一口,把他从死神手里拽了回来。这事儿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但在那个年代,这样的故事不稀奇。明德英没想着啥回报,救完人就走了,庄新民也不知道她是谁。 庄新民活下来了,伤好了,又回了部队。那时候他还小,只记得有个哑巴女人救过他,别的啥也不知道。战争还在继续,他跟着八路军东奔西跑,从山东打到华北,后来又参加了解放战争。打仗那几年,他没少受伤,可每次想起那个哑巴女人,他都觉得自己命硬,扛得住。他心里一直有个疙瘩,总觉得自己欠了人家一条命,可惜连个名字都不知道。 解放后,庄新民退伍回了老家,结了婚,生了孩子,日子过得平平淡淡。可他心里老惦记着那件事,总觉得自己得找找那个救命恩人。他打听过好几次,可那时候消息闭塞,山东那么大,哑巴女人又不会说话,上哪儿找去?他媳妇劝他说,过去的事就过去了,别老想着。可庄新民不甘心,他觉得自己活着就是因为那口奶水,这恩情不能就这么算了。 时间一晃就到了1985年,庄新民62岁,头发白了,腿脚也不太利索了。那年,他听说山东老家那边有人在找当年的“沂蒙红嫂”,说是政府在表彰那些帮过八路军的妇女。他心里一动,觉得自己得去看看。他收拾了点东西,坐了几天车,辗转到了沂蒙山区。他也不知道能不能找到人,就凭着记忆,挨村挨户问,说有个哑巴女人,40多年前救过一个小战士。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还真打听到了明德英的消息。有人告诉他,那个哑巴女人还活着,80多岁了,住在山里一个破旧的小屋子里。庄新民听说后,眼泪一下子就出来了。他让人带路,颤颤巍巍地走到了明德英家门口。明德英老了,耳朵也不好使了,可她一看见庄新民,眼里好像有了光。庄新民啥也没说,就喊了一声“娘”,然后跪下了。那一刻,他等了44年。 明德英救庄新民的事,在村里不是啥秘密。当年她救完人,啥也没跟人说,可村里人看在眼里,都知道她心善。她男人死得早,家里就她一个哑巴,带着孩子过日子,苦得不行。可她从没抱怨过,遇上八路军缺粮缺水,她能帮就帮。那时候,像她这样的女人不少,山东的“沂蒙红嫂”名声就是这么来的。她们没啥大道理,就是觉得战士们打鬼子是为老百姓,不能让他们饿死。 庄新民回来后,在村里住了几天,跟明德英聊了很多。他不会手语,就比比划划地跟她讲这些年的经历。明德英听不懂多少,可她老看着庄新民笑,像看自己儿子似的。庄新民跟村里人说,他这辈子最感激的就是这个哑巴娘,要不是她,他早没了。他还带了点钱和粮食,想留给明德英,可她不要,摆摆手让他拿回去。庄新民没办法,就把东西留给村里,说是报答当年的恩情。 这事儿后来传开了,有人说是段佳话,有人觉得庄新民太轴,非要跑那么远找人。可庄新民自己不这么想,他说,人得讲良心,救命之恩比啥都大。他回来的时候,跟村里人说,他这辈子值了,能找到明德英,他死也闭得上眼。 其实,1941年的山东,战乱把人都逼到了绝路上。鬼子烧村子,抢粮食,老百姓日子过得水深火热。可就是在这种时候,像明德英这样的普通人,用自己的善良撑起了希望。她没啥本事,也没啥文化,可她知道救人是最要紧的事。庄新民后来跟人说,他一辈子忘不了那口奶水的味道,不是因为饿,而是因为那里面有活下去的劲儿。 44年后,庄新民回来找明德英,不是为了啥轰轰烈烈的事,就是想说声谢谢。可这声谢谢,憋了半辈子,终于说出口了。他没啥文化,不会讲大道理,可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人不能忘本。”这话听着简单,可想想那44年的牵挂,谁听了不觉得心里沉甸甸的?
1941年,山东的一位哑巴女人明德英,用她的乳汁拯救了一名八路军小战士庄新民的生
潮女炫风尚
2025-04-22 18:11:4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