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2月,国民党上将孙震带着五百两黄金飞逃台湾,临走时将部队指挥权交给了

瑶光映心曲 2025-04-22 18:10:42

1949年12月,国民党上将孙震带着五百两黄金飞逃台湾,临走时将部队指挥权交给了侄子孙元良。孙元良召见手下开会,叫嚣说:“打,必须打下去。” 1949年,国共内战进入尾声,国民党在大陆的日子已经屈指可数。解放军势如破竹,从华北打到西南,国民党军队丢盔弃甲,士气低得不能再低。成都,作为西南最后一个大据点,眼看着也要保不住了。这时候,国民党上将孙震站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 孙震,1886年出生在四川成都,家里世代读书人,但他没走科举那条路,年轻时投了军。从辛亥革命到北伐战争,他一步步爬上来,靠着稳重的性格和不错的指挥能力,混成了国民党军中的大人物。蒋介石挺器重他,给了他上将的头衔,还让他管着西南的部队。内战打起来后,孙震本来是想守住这片地盘的,可解放军的攻势太猛,他手下的部队根本顶不住。 到了1949年12月,成都的局势彻底崩了。解放军已经打到家门口,国民党兵力散得七零八落,粮食弹药也没了,底下的人人心惶惶。孙震心里清楚得很,继续打下去就是死路一条。他掂量再三,决定带着家眷和五百两黄金撤到台湾。这五百两黄金可不是小数目,既是他个人的家底,也是他想着到台湾后还能有点资本混下去的本钱。 走之前,孙震把部队指挥权甩给了侄子孙元良。这决定听着简单,其实挺复杂。孙震知道自己跑了,部队总得有人管着,不然就是一盘散沙。他把这副担子交给孙元良,既是信任,也是没办法的选择。孙元良毕竟是他亲侄子,又在军中有过历练,孙震多少有点指望他能撑一撑,哪怕只是拖点时间。 孙元良呢,1910年生的,比孙震小了一辈。他早年进过黄埔军校,算是科班出身,打过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战绩不差,人也挺硬气。不过他有个毛病,做事容易冲动,有时候脑子一热就顾不上后果。1949年12月,他接过指挥权后,立马召集手下开会,喊着“打,必须打下去”。这话听着挺提气,可底下的将领都心里有数:仗没法打了。 当时的情况是,解放军已经把成都围得死死的,国民党部队连吃饱饭都成问题,更别说组织反击了。孙元良那句“必须打下去”,与其说是战略,不如说是给自己和手下打气,想证明自己不是孬种。可现实不讲情面,他的十六兵团往什邡方向撤了撤,想重整旗鼓,结果没几天就发现这不过是白费力气。部队士气全无,补给断了,兵跑的跑、降的降,孙元良慢慢也扛不住了。 成都解放前夕,孙元良终于顶不住压力,决定跑路。他先是偷偷出了城,找了个农户家躲起来。那阵子他整天提心吊胆,生怕被人抓到。后来眼看成都彻底丢了,他干脆脱了军装,装成普通老百姓,一路辗转到了重庆。在重庆,他靠着黑市弄了张假护照和船票,1950年1月中旬坐船去了香港。到了香港喘了口气,没多久又转去了台湾,总算跟孙震汇合了。 再说孙震,他到台湾后日子过得还算安稳。那五百两黄金帮他置了点产业,晚年就靠着这些家底过活。1985年,他在台北去世,活了93岁。孙元良在台湾退了役,开了个针织公司,生意做得一般,但他也活得挺长,2007年在台北去世,103岁。这叔侄俩,一个跑得早,一个撑了几天再跑,最后都在台湾落了脚。

0 阅读:126

猜你喜欢

瑶光映心曲

瑶光映心曲

不一样的视角看待这个世界,爱快乐,爱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