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10月,保卫人员向许世友报告:司令,有人要见你。许世友吼了一声:不见。当许世友一听是陶勇的4个孩子时,立即叫警卫员去接…… 陶勇,安徽霍邱人,生在穷苦人家,小时候放牛为生,命苦得不行。1929年他加入共青团,第二年就投身红军,从此走上了革命路。红四方面军里,他一步步从普通战士干到指挥员,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里都立了大功。特别是解放战争的天目山战役,他带着部队冲锋陷阵,指挥得滴水不漏,硬是打出了名堂。1950年,他调到海军,干上了副司令员兼东海舰队司令员的活儿,为新中国海军建设没少流汗,军里人都叫他“拼命三郎”,这绰号可不是白来的。 许世友,山东新泰人,命也不比陶勇好多少,家里穷得叮当响。他早早加入红军,红四方面军里跟陶勇成了战友。长征路上,俩人一起扛过枪、挨过饿,战场上更是互相照应,情谊比亲兄弟还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许世友带着队伍冲在前头,勇猛得让人服气。1967年,他已经是南京军区司令员,手握大权,但那年代局势乱,他日子也不好过。陶勇和许世友的交情,早就不是一般的同事关系,那是拿命换来的。 俩人最铁的时候,还得说红四方面军那会儿。长征路上,缺粮少弹,敌人追得紧,陶勇和许世友带着队伍翻雪山、过草地,多少次死里逃生。有一回,部队被敌人围困,陶勇带着人硬冲出去开路,许世友在后头掩护,俩人配合得天衣无缝。后来到了抗战,俩人又在不同战场打鬼子,解放战争再聚头,天目山战役里,陶勇冲锋,许世友策应,硬是把敌人打得满地找牙。1963年,陶勇调到南京军区当副司令员,跟许世友又成了上下级,工作上没少搭档,私下里更是没得说。 1967年10月,南京军区司令部里,许世友正忙着处理一堆事。那段时间,各种人找他,求这求那,他烦得不行。保卫人员跑来说有人要见他,他想都没想就摆手说不见。谁知道保卫人员又补了一句,说是陶勇的四个孩子来了。这下可把许世友给整愣了,陶勇的名字一砸进耳朵,他立马改了主意,赶紧让人把孩子们接进来。 陶勇那会儿已经去世半年了,官方说是自杀,具体咋回事没人敢多问。他媳妇朱岚也没撑多久,跟着走了,留下四个孩子,最大的才十六七,最小的不过七八岁。这几个孩子没了爹妈,在上海没人管,日子过得苦不堪言。上海街头,他们东躲西藏,吃不上饭,睡不好觉,日子过得跟流浪汉似的。陶勇活着的时候是海军大将,风光无限,可他一走,孩子们连个落脚的地儿都没有。 许世友听到是陶勇的孩子,脑子里肯定闪过不少往事。他跟陶勇的交情不是一天两天,那是多少年枪林弹雨里攒下来的。陶勇去世的消息传来的时候,许世友就憋着一肚子火,觉得老战友走得太冤。现在陶勇的孩子找上门,他哪能不管?许世友立马叫来警卫员,让人把孩子们带进来。他没多废话,直接让人给孩子们安排吃住,衣服破了换新的,饿了就先吃饭。 他还找来老战友肖永银帮忙。肖永银也是红四方面军的老兵,跟陶勇和许世友一样,战场上一起出生入死过。许世友把孩子们的事一说,肖永银二话不说就接手,带着人给孩子们收拾住处,弄来被褥和日用品。许世友不光想着给孩子们一口饭吃,他还想着得让孩子们有个安稳的地儿,不能让他们再受罪。他知道,陶勇要是活着,绝对不会让自己的孩子这么遭殃。 孩子们被接到南京军区后,生活总算有了着落。肖永银带着人给孩子们安排了营房,吃的穿的都不缺。许世友特意交代,得让孩子们上学,不能让他们小小年纪就没书读。军区里找了老师,孩子们开始重新上课,慢慢从以前的苦日子走出来。许世友虽然忙,但隔三差五就过来看看,带点糖果、书本啥的,还会讲讲陶勇当年的故事,孩子们听着听着,脸上也有了笑模样。 时间一长,孩子们在南京军区扎下根,最大的那个男孩后来上了中学,小的几个也一步步跟上。许世友没把这事当个任务,而是真心实意把孩子们当自己亲人看。他知道,陶勇没了,这几个孩子就是他留下的血脉,不能让他们断了希望。孩子们在军区里住了几年,慢慢长大,学了知识,懂了事理,后来各有各的出路。 许世友一直干到1985年去世,南京军区司令员的位子他坐得稳稳当当,但陶勇的事他一直没忘。每次想起陶勇,他都觉得老战友走得太早,留下的孩子得有人管。孩子们长大后,有的进了工厂,有的干了别的行当,但他们没忘了许世友的恩情。1967年那次见面,成了他们人生里一道抹不去的印记。 陶勇的四个孩子,后来都活出了自己的模样。他们没辜负许世友的照顾,也没忘了自己爹的为人。许世友和陶勇的交情,早就不是简单的战友关系,那是拿命换来的信任。孩子们长大后,偶尔会聚在一起,聊起当年的南京军区,聊起许世友那张严肃的脸,总觉得心里暖暖的。那个年代,日子不好过,可有老战友的照应,他们总算熬了过来。
1967年10月,保卫人员向许世友报告:司令,有人要见你。许世友吼了一声:不见。
诺言卿史录呀
2025-04-23 16:57:33
0
阅读: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