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5月10日,解放海南岛的功臣们在五公祠前合影留念。渡海之前,第40军参谋长宁贤文故意砸伤了脚,消极避战。邓华对他很有意见,提出不让他参加合影。 1950年,解放海南岛的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次经典胜利,第40军和第43军组成的渡海部队在邓华的指挥下,硬是顶着敌人的炮火和恶劣的海况,把红旗插上了海南岛。这场战役打得不容易,从筹备到执行,每个人都得拼尽全力。可就在这关键时刻,第40军参谋长宁贤文却做出了让人瞠目结舌的事——他故意砸伤了自己的脚,想以此为借口不去参加渡海作战。这事儿在当时传得沸沸扬扬,部队里不少人都觉得不可思议,毕竟谁能想到一个高级军官会用这种方式“掉链子”。 宁贤文不是普通人,他是第40军的参谋长,负责作战计划和指挥协调,地位不低,责任也大。按理说,这种硬仗正是他证明自己的时候,可他偏偏选择了退缩。有人猜测,他可能是怕死,毕竟渡海作战风险极高,国民党在海南岛布下了重兵,海军和空军也占优势,登陆部队稍有不慎就可能全军覆没。但怕死归怕死,用自残的方式避战,还是让人觉得有点过分。更何况,他不是没打过仗的老兵,之前也经历过不少硬仗,怎么就突然怂了呢? 还有一种说法是,宁贤文对这场战役的计划有意见。渡海作战的准备时间紧,部队里很多人没见过海,更别提坐船打仗了。宁贤文作为参谋长,可能觉得胜算不大,心里没底。可就算有意见,他也没站出来公开反对,而是选择了这种不上台面的方式,实在是让人看不懂。他的行为不仅让自己丢了脸,也给第40军的名声抹了黑。要知道,第40军在解放战争中可是战功赫赫,出了不少硬骨头人物,宁贤文这么一搞,部队里的士气多少受了点影响。 邓华听到这件事后,气得不行。他是个雷厉风行的人,对部队纪律看得极重。海南战役本来就困难重重,渡海前部队需要齐心协力,可宁贤文却在这时候“撂挑子”,这让邓华忍不了。邓华直接提出,宁贤文这种消极避战的态度,根本不配跟胜利者站在一起,干脆别让他参加五公祠前的合影。这话说得够狠,但也反映了邓华对这件事的态度——绝不姑息。合影这件事不只是拍张照那么简单,它是胜利的象征,是对所有参战将士的肯定,宁贤文的行为在邓华眼里就是对这份荣誉的玷污。 不过,宁贤文到底有没有被彻底排除在合影之外,历史上没有特别明确的记载。有人说,他后来还是厚着脸皮站了上去,毕竟他是参谋长,面子上过不去。也有人说,邓华说到做到,真把他剔除了。这事儿成了个未解之谜,但不管结果如何,宁贤文的名字跟“故意砸脚避战”这几个字是彻底绑在一起了。他可能是想保住自己,可没想到却把自己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再来说说这场战役本身。解放海南岛是解放战争后期的一次重要行动,当时国民党把海南当成最后的退路之一,投入了大量兵力防守。邓华带着第40军和第43军,靠着木帆船硬闯琼州海峡,这仗打得有多苦可想而知。部队里很多人是北方人,连游泳都不会,更别说在海上跟敌人拼刺刀了。可就是这么一群人,愣是靠着决心和毅力,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5月1日,主力部队成功登陆,5月10日,海南全境解放,五公祠前的合影就是这场胜利的见证。 宁贤文的事儿,跟这场胜利比起来,显得特别刺眼。部队里其他人都在拼命,他却在关键时刻“开小差”,这差距不是一般的大。有人可能会问,他是不是有什么苦衷?比如身体不好,或者家里有啥急事?但从现有的资料看,没证据支持这些说法。他就是单纯不想上战场,用了个最笨的办法。这种行为在当时的环境下,简直是自毁前程。要知道,解放战争打到那个时候,大家都憋着一口气要把国民党赶出大陆,宁贤文的做法跟整个部队的氛围完全背道而驰。
1959年,一位正值壮年的军官从部队转到了广东省林业厅,担任副厅长一职,却没想到
【8评论】【3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