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中农村户口按城镇标准赔偿的条件?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赔偿金不会自动公平。农村户口想在交通事故中按城镇标准获赔,不是看身份证,而是看你在城市留下的生活痕迹。 那些藏在出租屋里的房租收据、工棚床底的工资条,可能比户口本更能证明你该拿多少钱。 2022年8月,在成都送外卖的农村小伙小李被货车撞成九级伤残。事故发生时,小李已在成都连续居住14个月,月均收入6200元。 保险公司坚持按农村标准赔偿28万,小李的律师则主张按城镇标准索赔74万。 争议焦点在于:小李租住的城中村自建房没有租赁备案,工资通过微信转账发放,仅有外卖平台的工作证明。 法院最终调取了他连续12个月的送餐轨迹、房租微信支付记录,结合房东证言,判决支持城镇标准赔偿。 根据最高法《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2条规定,想跨过赔偿门槛需要以下证据: 1、证明在城镇连续居住满一年。 这就需要提供派出所暂住登记、社区居住证明、连续1年以上的房租转账记录以及水电燃气缴费单。 单纯暂住证是无法证明在城镇居住的事实,因此,居住证明至关重要。 2、证明主要收入来自城镇。 银行工资流水、用人单位盖章的收入证明+完税证明、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进货单据。 如果是微信或者支付宝收入,需提供至少6个月连续记录,且转账方备注为"工资"或"劳务费"。 案例中,小李胜诉关键,是外卖平台导出其接单数据,显示月均收入超成都最低工资三倍。 3、证明事故前已在城镇稳定生活。 如果能够提供子女城镇学校就读证明、连续6个月以上的社保证明、购车购房记录等,自然是最好的。 对于间断性务工,比如农忙返乡,可能被认定“未完全脱离农村生活”,最后处于败诉的境地。 因此,农民工要想拿到城镇赔偿标准,需要未雨绸缪,保留好以下证据。 房租转账截图、工资条拍照存档、微信收入定期提现到银行卡。定期到社区警务室刷新暂住登记,让房东配合开具居住证明。 案例中的小李,靠14个月的微信支付记录多拿了46万赔偿。这钱不是法律施舍的,是他每天跑单到凌晨攒下的生活痕迹。 法律的天平从不倾斜,但砝码要你自己放上去。下次交房租时,记得让房东写清楚地址和日期,那张皱巴巴的收据,关键时刻比户口本更金贵。
“比提灯定损还可恨!”贵州贵阳,一夫妻俩租了一套房子,与房东约定好租期两年,半年
【2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