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在渡江战役打响前,一位衣着褴褛的老妇来到陈赓部队找儿子,当听到她说出自己儿子的名字后,陈赓震惊道:“您儿子是我们师长啊!” 1949年,渡江战役开打前夕,一位衣衫破旧的老妇人摸索着来到陈赓的部队,只为找回失散多年的儿子。她说出儿子的名字时,陈赓愣住了,随即脱口而出:“您儿子是我们师长啊!”这位老妇是谁的母亲?她儿子又是何许人也,竟让陈赓如此震惊?母子分离背后藏着多少辛酸往事?这突如其来的重逢,又会给大战前的部队带来啥影响?一桩感人至深的故事,就此拉开帷幕。 1949年春天,淮海战役刚结束,人民解放军紧锣密鼓筹备渡江战役,直奔南京,要把国民党的老窝彻底端掉。那时候,第二野战军四兵团在陈赓大将带领下,开到了湖北麻城县,准备攻打长江北岸。部队一到,当地老百姓热情得不得了,夹道欢迎。可就在这热闹劲儿里,一个衣着破烂、眼睛看不见的老太太却格外显眼。她拄着拐杖,一瘸一拐地找人打听儿子下落。陈赓听说了,亲自把她接到了临时指挥所。结果一问,才知道这老太太的儿子不是普通人,而是部队里的师长。 这老太太的儿子叫徐其孝,后来成了有名的“军中猛将”,1955年还被授了少将军衔。徐其孝1914年出生在麻城县大河铺村,家里穷得叮当响。1928年,14岁的他就投身革命,先是加入童子团,1930年正式参加红军,从此走上了打仗的路。早年在红军时,他跟着陈赓在大别山打游击,负了好几次伤,可从没退过缩。到了抗日战争,他被编进陈赓的绝死纵队,参加了百团大战。解放战争时,他一路打拼,立了不少功,升到了师长,成了陈赓手下的一员大将。 1949年3月25日,四兵团刚到麻城,老百姓就围上来了,有欢迎的,也有找亲人的。徐其孝的妈也在其中。她眼睛瞎了,穿得破破烂烂,靠着拐杖一步步挪,逢人就问儿子在哪儿。她说了“徐其孝”三个字,旁边一个参谋一听,马上反应过来,这不就是38师的师长吗?他赶紧把老太太带到指挥所,向陈赓报告。陈赓一听,立刻让人去找徐其孝,一边安慰老太太,说她儿子不仅活着,还混得挺好,当上了师长。老太太激动得不得了,手抖着摸陈赓,连声道谢。 没多久,徐其孝赶到指挥所。一看这白发苍苍、瞎了眼的老妈,他眼泪刷地下来了,跪在地上紧紧抓着她的手。母子见面,老太太讲起了这些年的苦日子。徐其孝走后,国民党反动派报复根据地,把徐家当“红匪”收拾,爹和兄弟都被杀了,就她逃了出来。可日子太苦,又伤心过度,她眼睛瞎了,只能讨饭过活。徐其孝听着,心里跟刀割似的,憋着一股劲儿要为家人报仇。 陈赓看在眼里,觉得这事儿不能就这么过去。他让人把老太太的遭遇传遍全军,让战士们知道国民党有多狠,革命有多紧迫。部队趁势搞了场诉苦教育,战士们听了群情激奋,个个憋着火要上战场。那天晚上,四兵团就对麻城的国民党守军开打,一个晚上就把麻城拿下了。 麻城解放后,徐其孝本想多陪陪老妈,可渡江战役马上要开始了,没时间儿女情长。他把老妈交给当地干部照顾,自己带着38师继续南下。1949年4月20日,渡江战役正式开打,老百姓帮着撑船运粮,解放军跟潮水似的冲过长江。徐其孝的38师打得猛,硬是撕开了敌人的防线,为解放南京出了大力。 渡江战役赢了,国民党的统治彻底完蛋,新中国也有了底子。仗打完后,徐其孝总算把老妈接到了身边,尽了点孝心。新中国成立后,他没闲着,干过第二步兵学校校长、第13军军长,1955年拿了少将军衔,还得了个一级解放勋章。晚年他还不服老,主动请战去打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硬气得很。1997年,他因病去世,活了83岁。 徐其孝这辈子,真是个传奇。从穷小子到将军,他吃过的苦、打过的仗,都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他跟老妈的重逢,不光是家事,还鼓舞了部队士气,成了渡江战役前的一段佳话。那时候的战士们,很多都跟他一样,背负着家仇国恨,硬是拼出了新中国。 再说说这故事背后的意义。徐其孝的经历,其实是好多革命者的缩影。他们不是天生英雄,就是一群普通人,为了信念豁出命去干。国民党反动派的残暴,把多少家庭弄得家破人亡,可也正因为这,才有了战士们不怕死的劲头。渡江战役前这场母子重逢,就像一针强心剂,让大家更明白为啥要打、为谁打。 徐其孝后来的人生,也没让人失望。他当将军不是为了自己享福,而是接着干实事。晚年还上战场,这份硬骨头精神,真不是一般人能有的。他老妈呢,虽然苦了一辈子,但儿子给她争了气,最后也算有个依靠。这一家子的故事,接地气又让人动容。 徐其孝和老妈的重逢,既是渡江战役前的暖心插曲,也是革命岁月里的一抹亮色。他们母子的苦难和坚持,不就是那一代人的真实写照吗?今天的太平日子,都是他们拼出来的。大家咋看这段历史?有没有听过类似的感人故事?欢迎在评论区聊聊,让咱们一块儿记住这些英雄,别忘了那段血泪换来的岁月。
1949年,在渡江战役打响前,一位衣着褴褛的老妇来到陈赓部队找儿子,当听到她说出
成双影夜色
2025-04-24 17:28:2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