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83岁的抗日名将范绍增在郑州去世,遗体遭到12个儿女的哄抢,导致无法

成双影夜色 2025-04-24 17:40:22

1977年,83岁的抗日名将范绍增在郑州去世,遗体遭到12个儿女的哄抢,导致无法下葬。直到44年后,活着的8个子女才终于统一意见将他葬在重庆。 1977年,83岁的抗日名将范绍增在郑州去世,谁能想到,这位英雄的离世非但没有平静,反而引发了一场家庭大戏。他的12个儿女为了争抢遗体归属权,竟在殡仪馆里闹得不可开交,遗体愣是没法下葬。这事儿听起来就离奇:一个打过日本鬼子的老将,咋就落得这么个下场?整整44年后,活着的8个子女才终于统一意见,把他葬在重庆。这背后到底藏着啥故事?咱们一起来挖挖这段历史。 范绍增,1894年出生在四川大邑,年轻时可不是啥省油的灯。他早年混迹袍哥,当过土匪,后来投身军旅,人生轨迹堪称跌宕起伏。到抗日战争爆发,这位“混混”出身的汉子却成了硬骨头,带着部队跟日军干了好几仗。他在川军里名声不小,尤其是在1937年的淞沪会战中,他手下的部队拼死作战,算是为国争了光。后来,他升到中将,抗战胜利后退下来,晚年定居郑州,过起了普通日子。 但别看他打仗厉害,家里的事儿却收拾得一团糟。他结过好几回婚,生了12个儿女,家庭关系复杂得像麻花。儿女们有的跟他关系近,有的远到几乎不联系。到他1977年去世时,这12个儿女里头,有的已经各自成家,有的还在外地,彼此之间早就有了嫌隙。 范绍增去世那天,家里就炸了锅。12个儿女齐聚郑州,按说该商量丧事,可谁也没想到,他们不是奔着送老爹最后一程来的,而是奔着遗体来的。当时的殡仪馆成了战场,儿女们你争我抢,有人说要把遗体运回四川老家,有人说要留在郑州,还有人提出别的地儿。争来争去,甚至动了手,场面乱得没法看。 这事儿咋会这么离谱?根子还在钱和面子上。范绍增虽然退了役,可他毕竟是抗日名将,身后留下的名声和可能的遗产,对儿女们来说都是块肥肉。加上他生前没立遗嘱,儿女们谁也不服谁,都觉得自己该说了算。结果呢,遗体在殡仪馆放了好久都没法下葬,外人看着都觉得寒心。 这场争抢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整整拖了44年。1977年到2021年,这期间发生了啥?首先,12个儿女里有的去世了,最后剩8个还在世。其次,社会变了,国家发展了,儿女们的想法也慢慢变了。有人说,他们争了几十年,可能是累了,也可能是老了,想通了。再加上外界压力,舆论对这事儿一直有看法,觉得这么拖下去太不像话。 2021年,这8个子女终于坐下来谈,决定把范绍增葬在重庆。为啥选重庆?有说法是重庆离四川近,算是对他家乡的一种念想;也有人说,重庆是抗战重镇,跟他当年的经历搭得上。总之,这场持续44年的闹剧总算有了个了结。 说实话,范绍增的儿女们在这件事上真不咋地。老人去世,本该是儿女尽孝的时候,他们倒好,为了各自的利益,把老爹的遗体当筹码争来争去。这种行为搁谁身上都看不下去。有人可能会说,他们也有难处,毕竟家庭关系复杂,遗产分配不清,可再难也不能拿死者的尊严开玩笑吧。 不过,也得客观点看。范绍增自己家庭管理得不好,生前没把后事安排明白,多少也给儿女们留下了隐患。他要是早点立个遗嘱,或者跟儿女们把话说开,可能就不会有后来的乱子。所以,这事儿不能全怪子女,根子还在家庭本身。 范绍增的故事,不光是他一个人的事儿,也是那个时代的写照。他年轻时赶上军阀混战,后来抗战爆发,又碰上国家危亡,再到晚年,国家进入新时期。他的一生跨了好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留下了痕迹。他儿女们的争抢,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问题,比如家庭观念的淡化、利益分配的混乱。 到2021年尘埃落定,这事儿又让人感慨时间的厉害。44年过去,社会变了,人也变了。当年的恩怨再大,也敌不过岁月。范绍增终于入土为安,或许对他来说,这才是最好的结局。 范绍增从袍哥到抗日英雄,再到身后被儿女争抢遗体,他这一辈子真够传奇的。44年的家庭恩怨到2021年才算完事儿,既让人唏嘘,也让人深思。你咋看范绍增的生平?他儿女们的做法你觉得合理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想法,咱们一块儿来说说这位老将和他的家庭故事。

0 阅读:0
成双影夜色

成双影夜色

成双影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