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大汉奸陶锡三在家里宴请日军。突然,她听到女儿哭喊着:"救命啊,救命啊

爱吃凉拌菜 2025-04-25 09:12:04

1938年,大汉奸陶锡三在家里宴请日军。突然,她听到女儿哭喊着:"救命啊,救命啊!"陶锡三跑过去一看,几个鬼子正在撕扯她女儿的衣服……

1938年,南京城刚沦陷不久,大汉奸陶锡三却在家里大摆宴席,招待日军将领。可就在觥筹交错间,他突然听到女儿撕心裂肺的哭喊:“救命啊,救命啊!”他跑过去一看,几个日本兵正在撕扯她女儿的衣服。这场景让人毛骨悚然,也让人忍不住想问:陶锡三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陶锡三,江苏南京人,生于清末,家境还算殷实。据史料记载,他早年在地方上有些名气,算得上是个小有名望的绅士。那时候,南京还是个繁华之地,他靠着家族的关系和自己的手腕,在商界和社交圈里混得不错。民国初年,他甚至还做过一些慈善事儿,表面上看是个正派人物。可这家伙骨子里却是个见风使舵的主儿,特别擅长钻营,眼里只有利益,哪管什么民族大义。 到了1930年代,日本对中国的野心越来越明显。1937年淞沪会战打响,南京危在旦夕。很多人选择逃难或者抗争,可陶锡三却嗅到了“机会”。他觉得日本人迟早要占了南京,与其硬扛,不如早点投靠,捞点好处。这种想法在当时不是个例,但像他这么积极主动的,还真不多。

1937年12月,南京陷落,日军大肆屠杀平民,制造了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就在这时候,陶锡三站了出来。他主动联系日军,表忠心,表示愿意配合“维持秩序”。据历史档案,他很快就成了日本人的走狗,帮着日军在南京城里搜刮物资、安插眼线。甚至有记载说,他还参与了出卖一些抗日志士的行动,直接导致不少人被捕遇害。 陶锡三投靠日军后,日子过得倒是不错。日本人给了他不少赏赐,比如房子、钱财,还有个“维持会”的头衔,让他觉得自己真成了个人物。他整天跟日军军官混在一起,吃香的喝辣的,完全不顾南京城里老百姓的死活。那时候,南京满城哀嚎,他却忙着巴结侵略者,真是让人看不下去。 1938年宴请日军事件 到了1938年,陶锡三觉得自己跟日军的关系已经“铁”了,于是决定在家办一场宴会,招待几个日军军官。这事儿在当时不算稀奇,很多汉**汉奸都干过类似的事儿,为的就是讨好日本人。那天晚上,他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摆上好酒好菜,准备好好拍一拍日军的马屁。可谁也没想到,这场宴会却成了他人生中最不堪的一幕。 据一些史料和民间传闻,当时宴会正热闹,日本兵喝多了酒,开始撒起酒疯来。陶锡三的女儿——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年轻女孩,也在家里。几个日本兵看她长得不错,竟然起了歹心,直接动手动脚。陶锡三听到女儿的哭喊声跑过去,看到这景象,估计心里也是五味杂陈。他当然不敢跟日本人翻脸,只能低声下气地求情。好不容易才把女儿救下来,可这事儿传出去后,他在南京的名声算是彻底臭了。

这事儿之后,陶锡三也没收手,反而变本加厉地替日军干活。他帮着日本人征粮、抓壮丁,甚至还参与了“清乡”行动,也就是扫荡抗日武装的活动。据统计,光是1938到1940年间,南京周边因为这些行动死了好几万人,很多人家破人亡。陶锡三呢,手上沾满了血,却一点悔意都没有。 他还利用自己的身份,从老百姓那儿敲诈勒索。粮食、钱财,只要能弄到手的,他都不放过。有时候,日本人不给的东西,他也敢偷偷昧下来,留给自己用。这家伙贪心到连日本人都看不下去了,可因为他还有用,日军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1945年,日本投降,抗战胜利。陶锡三的好日子也到头了。国民政府开始清算汉奸,他自然跑不掉。据记载,他被抓起来后,很快就上了法庭。证据确凿,罪行累累,1946年,他被判处死刑,枪决于南京。临死前,他倒是没说什么硬气话,估计心里也清楚,自己干的那些事儿,根本没脸见人。 历史对陶锡三的评价很简单:一个彻头彻尾的卖国贼。他的名字,成了汉奸的代名词,老百姓提起他,都是咬牙切齿。有人说他是为了保住家业才投靠日本人,可这理由站不住脚。南京城里多少人宁死不屈,他却选了最下作的那条路。

0 阅读:116

猜你喜欢

爱吃凉拌菜

爱吃凉拌菜

自我拉扯的孤独患者